中文区中文字幕免费看,麻豆av天堂一二三区视频,无码人妻av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成人亚洲性情网站www在线观看,无遮挡啪啪摇乳动态图gif

 
 
關注手機移動微站
  
轉繁體
首頁   前沿科技  
芯片戰(zhàn)爭專題:回望“卡脖子”問題
   日期 2022-12-23 

芯片戰(zhàn)爭專題:回望“卡脖子”問題

吳銘 云阿云智庫•芯片戰(zhàn)爭專題•中美貿易戰(zhàn)

導讀:現在,差不多可以這樣斷言,當年的美國卡中國脖子的輿論喧囂,是一種誤導,目的有三:一是誘迫中國消極防守,二是迷惑中國人民,讓中國忽視美元霸權的那些致命弱點,三是讓中國自動放棄對美國的反擊,促使中國在斗爭中投降。中國輿論,真的很神奇,高深莫測,可在光天化日之下說謊,居然難被察覺。

當初川普總統(tǒng)對中國發(fā)動貿易戰(zhàn)時,中國主流輿論有一個論調:中國技術比美國落后,許多許多核心技術中國不掌握,面臨被美國“卡脖子”的問題。苗不群、孔滄海,都親自出馬,發(fā)表此類論調。所以,中國自然反對并拒絕和美國“脫鉤”,反對貿易戰(zhàn),不愿意擴大貿易戰(zhàn),不愿意破壞中美關系大局,相反,即使是美國發(fā)動了貿易戰(zhàn)、新冷戰(zhàn),中國“臥薪嘗膽”“委曲求全”,維護好中美關系大局。老胡就是堅持此論,甚至老胡那些人還認為,中國維護中美關系大局,就占據了道義至高點。

究竟,中國在哪些關鍵技術上被美國“卡脖子”,似乎沒有誰能說明白,我也未見到過這方面的文章,似乎,只有芯片領域,中國技術還不行。后來,又有大人物說中國不會生產圓珠筆芯,不過,圓珠筆芯,應該不算卡脖子。因為,完全可以用鉛筆、鋼筆、毛筆,并不一定非要用圓珠筆。中興問題曾被炒得極熱。似乎沒有美國的技術,中國就沒法過,只能接受其敲詐。于是,反對中美脫鉤的“理智”聲音,成了主流,接受美國對中興的監(jiān)控,也就順理成章了。被人“卡脖子”嘛,不得不如此。

但,我卻覺得,美國對中國的所謂“卡脖子”,完全是個偽問題!完全是為了向美國屈服而制造出來的問題。原因如下:

其一,事實上,美國只是虛張聲勢,并沒有在什么地方卡中國脖子,美國芯片也照樣對中國出售。這讓人想起烏克蘭戰(zhàn)爭期間美國對俄羅斯的制裁,其實重要領域的生意,美國和俄羅斯一直在做。所謂制裁,其實,絕大多數是一種表演。

其二,聲勢浩大的“卡脖子”問題,雖然提出來了,但是究竟中國在哪些關鍵技術上被美國卡,并沒有人列出具體名單。我認為,不是不想出這樣的名單,而是根本不存在美國能夠卡我們脖子的問題,任何領域都不存在被卡脖子的問題。

其三,“卡脖子”問題虎頭蛇尾,最終不了了之,也無人深究。

其四,中國國產芯片,也不差,并不一定非要乞求于美國。即使有些技術領域,我們還不那么強,但也不存在卡脖子問題。

其五,毛爺時代,中國一窮二白,卻不怕美國人封鎖(也就是卡脖子),四十年的市場換技術、取得巨大成績之后,怎么就害怕美國卡脖子了呢?說不過去。

其六,真實的情況,不是美國卡中國的脖子,而是中國完全可以從多個方面卡美國的脖子。比如,中國可以控制稀土出口,卡美國的脖子。但這個辦法可能效果有限。因為美國的尖端科技其實正在衰退,實力不強,對稀土的需求恐怕沒有那么大。再比如,輕工業(yè)品,美國基本沒有輕工業(yè),要靠中國出口,中國可以以此卡美國的脖子。再比如,人民幣發(fā)行、結算、支付,美元霸權和美元信用相當程度上是對人民幣發(fā)行和流通的控制上,建立在中國出口用美元、支付基礎上,如果中國收復了人民幣發(fā)行權,爭取到人民幣在對外貿易特別是對美貿易的計價、結算、支付,那么,這就形同卡了美國的脖子,打擊了美元信用和美元霸權。以上哪一招都可以卡美國的脖子。但是,在主流炒作美國卡我脖子的情況下,以上辦法自然無人提及。一場主動反擊戰(zhàn),變成了消極防守、潰逃、投降。

現在,差不多可以這樣斷言,當年的美國止中國脖子的輿論喧囂,是一種誤導,目的有三:一是誘迫中國消極防守,二是迷惑中國人民,讓中國忽視美元霸權的那些致命弱點,三是讓中國自動放棄對美國的反擊,促使中國在斗爭中投降。

中國輿論,真的很神奇,高深莫測,可在光天化日之下說謊,居然難被察覺。

請方家指點。

中美歐三方,芯片爭霸大戰(zhàn)

原創(chuàng) 楊風 2022-11-25云阿云智庫•芯片戰(zhàn)爭專題•中美貿易戰(zhàn)

導讀:美國讓亞洲的臺積電、三星、與日本等半導體廠商到美國設廠。按照美國的計劃,當美國建立完整的半導體產業(yè)鏈之后,美國就掌控了全球的芯片產業(yè)鏈。到時候,誰能夠賣芯片,誰能夠買芯片,能夠賣給誰,都是美國說了算。全球龐大的芯片產值,將全部由美國分配,利益也將由美國分配。

沒有意外,歐盟也推出了自己的芯片法案。這樣一來,美國與歐盟各有一個芯片法案,全球三大經濟體中美歐,在芯片產業(yè)上對上了,較上勁了。

這樣的局面完全如預期,但是,最終結果會如何呢?對全球的影響又會如何?

今年2月,歐盟委員會公布了《芯片法案》,要大幅提升歐盟在全球的芯片生產份額,歐盟也要拼了,要扶持自家本土的芯片產業(yè)。

然后前兩天,歐盟成員國同意,投入超過430億歐元的資金,發(fā)展芯片產業(yè)。歐盟版的芯片法案定案了。不過,這項計劃還需要明年歐洲議會的通過。

這兩年,歐洲在全球芯片生產的占比,從2000年的24%下降到如今的8%。這個下降比例還真的很高。因此,歐盟想要盡力提振自己的芯片份額,希望在芯片生產上獨立自主,擺脫對美國的依賴,也擺脫對亞洲制造商的依賴。

歐盟的《芯片法案》,正好應對了美國于今年八月通過的《2022年芯片與科學法案》。

于是,中美歐三大經濟體,在芯片產業(yè)上正式較勁。

從這里也可以看到,美國要對芯片產業(yè)搞補貼,歐盟也要搞補貼。2018年,特朗普發(fā)動對中國的貿易戰(zhàn),加征關稅。

那時候,特朗普義正詞嚴地指責中國補貼。

特朗普的話在當時還沒有“涼”,很快地,美國與歐盟就互咬。美國指責歐盟對空客飛機制造商補貼。歐盟也反過來指責美國,補貼波音公司。

全球最大的兩家飛機制造商互咬,互揭瘡疤,等于是互相打臉。

美歐都開始搞補貼了,接下來還是要看,誰會是最后的贏家?并不是說背后有國家的補貼就一定會贏。這場中美歐三方勢力在芯片產業(yè)上的博弈就精彩了。

首先,從表面上看來,美國暫時處于領先,也比較強勢。美國j借著對盟國或盟友的強大掌控力,先于歐洲布局。

美國第一步是于2020年5月,借由補貼等獎勵措施,再加上對臺灣民進黨的政治影響力,讓臺積電到美國亞利桑那州投資設廠。

這一步棋是美國的厲害招數,臺積電是全球最大的芯片制造商,臺積電來了,韓國三星就不得不來,日本的芯片產業(yè)也受到很大的壓力。

美國第二步棋是于去年,拜登上任后開始。拜登于去年4月親自召開了全球芯片高峰會議。接著又召開了兩次的芯片高峰會議。

去年9月,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以解決全球芯片荒的名義,在會中要求日韓臺芯片產商,交出包括庫存、銷售,以及客戶等商業(yè)機密。

交出這些商業(yè)機密是干什么用呢?當美國掌握了這些數據,美方對日韓臺芯片產商下一步的要求,這些廠商就無從拒絕。

因為美國全然知道這些廠商的底細。

有了這兩步棋之后,美國下一步就是轉移這些日韓臺芯片產商的產能到美國。臺積電雖然已經決定到美國設廠,但是,美國接著要求臺積電追加在美國的產能,并且要求更為先進的制程技術也轉移到美國。這方面,我們前幾期的內容正好說到。

前陣子,臺積電雇傭了10架飛機,將臺積電的設備、儀器、與技術人員送往美國。為什么在美國的新廠不是采購新的設備,而是從臺灣運送過去呢?有兩個可能的原因:

第一,重新采購新設備與儀器過于昂貴,也太過耗費時間。由臺積電內部揭露的消息,在美國設廠的成本,比臺灣至少高出了50%。由于在美國的生產成本過高,將既有的設備遷移到美國可以降低一些成本。

也因此,臺積電將于12月6日,于亞利桑那州廠舉行首部機臺的“移機”典禮。

第二,我們之前也說,美國讓臺積電到美國設廠,不是單純的設立新廠,而是轉移產能、人才、和技術。因此,我們過去所用的字眼一直是“轉移”產能與“掏空”。理由是,臺積電不可能在臺灣與美國同時擁有龐大的產能,這不符合經濟效益。如果美國的產能擴大了,臺灣那邊就不需要龐大的產能。

因此,臺積電高層之前的說法,不是被蒙騙,就是自欺欺人,掩耳盜鈴。

美國經由這三步棋,把臺積電與三星的產能拿到了手上。對臺韓廠商來說,還不得不認。這就是拿美國當盟友的代價。

當然,這三步棋也只是初步的,美國真正的企圖是扶持自己的芯片廠商,例如 Intel。

所以,美國制定了《2022年芯片與科學法案》,提供527億美元的補貼金額。雖然說,想要等待補貼資金的芯片廠商多的是,包括美國海內外的廠商,也包括了臺積電與三星,但是最終的大頭部分,一定是給予美國自己的廠商。

美國這三步棋,加上《2022年芯片與科學法案》,美國做了完整的布局。

到這時候,歐盟才于前兩天搞定《芯片法案》,有些遲了,還需要等到明年歐洲議會的通過。僅此一點,歐盟的腳步就比中美兩國慢。

不過,也不算太晚,歐盟終歸是意識到了這一點。至少還能夠參與進來。

其實,歐盟的芯片產業(yè)也不算弱,有著名的意法半導體和英飛凌等大廠。還有一個鼎鼎大名的ASML公司。

ASML占據了全球60%以上的光刻機市場,也是全球唯一一家能夠供應極紫外光刻機,EUV的廠商,沒有EUV光刻機就難以生產7nm及以下的芯片。

所以,歐盟是有基礎,也有潛力的。只不過,在美國強勢推動之下,歐盟顯得老態(tài)龍鐘,以至于腳步慢了,落后了。

不過,歐盟加入這一場芯片戰(zhàn)局,對中國是有利的。

第一,中國擔心的是,美國與歐洲聯(lián)合起來,對中國進行經濟與金融的圍堵,如果是這樣就棘手了。

因為美國與歐盟的經濟體量相加,是中國的兩倍,如果美歐真的聯(lián)手,這事不好辦。

2021年9月,美國找上了歐洲,要和歐洲組建一個貿易和技術平臺TTC,“跨大西洋貿易和技術理事會”。

第一次會議在9月29日~30日,于美國賓州匹茲堡(Pittsburgh)舉行。這個平臺的目的是要徹底遏制中國的科技發(fā)展,不讓中國參與、制定全球科技的標準。

美國對中國的圍堵與打壓是全方位的,除了還沒有進行直接的軍事沖突之外,涵蓋了政治、經濟、金融、科技產品、與科技的標準。

但由于美國的私心,只是在搞美國優(yōu)先,看重的是美國的全球霸權地位,因此,盟國對美國來說也只是工具而已。

第二,美國于今年八月份所通過的兩個法案,《芯片與科學法案》,《削減通脹法案》,美國的盟國也一并被排除在外,尤其是《削減通脹法案》,讓日韓與歐洲的汽車廠商受傷頗重。

美國通過這些法案的時候,沒有和盟國商量,也沒有考慮盟國的立場,既然如此,盟國又怎么可能全然信任美國?

以博弈的觀點來看,這就是中國要的。只要美國存有私心,美國與歐洲就無法同心。無法同心就會出現破綻。有了破綻,美歐聯(lián)合就會分散,一段時間之后,就會在某些方面各自為政。中國要的就是這個。

第三,中國不怕在半導體產業(yè)上競爭,當美國對華為采取零技術封鎖的時候,中國已經決定要自力更生。不管美方接下來要對中國怎么制裁,中國發(fā)展半導體產業(yè)的決心不會改變。

這時候,歐盟加入競爭,也通過《芯片法案》,中國“會”歡迎的。理由:

一、歐洲畢竟還是有自己的技術。如果歐洲花了大錢投資,能夠搞出歐洲自己的半導體技術,這些技術將會是非美技術。只要是非美技術,中歐雙方就可以進行合作,不受美國的掣肘。

二、一旦歐洲鐵了心,要在芯片產業(yè)獨立自主,這會有助于歐洲擺脫對美國的依賴。剛開始是擺脫對美國技術的依賴,往后就可能會在其他方面也擺脫對美國的依賴。比如說經濟與金融方面。

剛剛說的”跨大西洋貿易和技術理事會”,去年9月開了第一次會議,今年就沒下文了。

坦白說,美國沒有表現誠意。

美國于去年9月開了第一次的會議,但美國接下來的幾個動作,卻傷了歐洲的心。去年9月,美國與英國和澳大利亞組建了美英澳新印太聯(lián)盟,AUKUS,還搶了法國銷售給澳大利亞的潛水艇大單子。

在俄烏戰(zhàn)爭中,歐洲賣力演出,跟著美國一起制裁俄羅斯,結果卻是最大的受害者,除了烏克蘭之外。

美國利用歐洲的能源危機,高價賣天然氣給歐洲,法國總統(tǒng)馬克龍說:這不是盟友該有的作為。

接著,是今年9月,北溪天然氣管道被炸。美國又傷了德國的心。

美國要歐洲擺脫對中國經濟的依賴,自己和中國的貿易額卻持續(xù)增加。這是既傷了歐洲的心,又言不由衷,就算歐洲再怎么不自覺,再怎么依賴美國,次數多了也會寒心。

歐洲現在應該高唱鄺美云的歌曲—《容易受傷的女人》。

如果歐洲與中國都出現了非美芯片技術,中歐就有可能會合作。歐洲不用再受限于美國,可以將自己的芯片產品銷售給中國,包括設備。

據彭博社于22日的報道,荷蘭外貿與發(fā)展合作大臣施賴納馬赫爾表示,有關向中國出售半導體設備的問題,荷蘭將捍衛(wèi)本國的經濟利益。

這是她一周內連續(xù)兩次就該問題,表達了荷蘭政府的態(tài)度。

她又說,荷蘭不會完全照搬美國對中國芯片出口的限制措施,會在與美國、日本等國家磋商后做出自己的評估。

另外,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也于22日表示,歐盟不會效仿美國對中國的強硬政策。這些都是歐洲態(tài)度上的轉變。

另外,日本佳能公司前一陣子宣布,新建半導體設備工廠?偼顿Y額超過500億日元,主要是增產光刻機設備,要把產能于2025年提高2倍。

全球芯片市場目前面臨不景氣,但中國是全球芯片最大的市場,目前只有中國在大買半導體設備。臺積電于9月關閉4臺EUV光刻機。日本佳能公司瞄準的就是中國市場。

我們做一個結論。

荷蘭ASML與日本佳能都要持續(xù)賣半導體設備給中國,就是看重中國的市場。

從另一個觀點看,美國讓亞洲的臺積電、三星、與日本等半導體廠商到美國設廠。按照美國的計劃,當美國建立完整的半導體產業(yè)鏈之后,美國就掌控了全球的芯片產業(yè)鏈。

到時候,誰能夠賣芯片,誰能夠買芯片,能夠賣給誰,都是美國說了算。全球龐大的芯片產值,將全部由美國分配,利益也將由美國分配。

在芯片的基礎上,所有用到芯片的產業(yè),也都將由美國掌控,由美國說了算。美國將透過芯片,成為全球的芯片技術帝國。屆時,美國也用不著石油美元,直接用芯片美元就成了。

歐洲不是看不清楚這一點,日本與韓國也非常清楚這一點。這就是為什么歐洲會出臺《芯片法案》的原因。

最后,中美歐,再加上日本,這四方在芯片產業(yè)上的競爭,結果會如何?

1986年,美國與日本簽訂了第一次的美日半導體協(xié)議。1991年,美國與日本又簽訂了第二次的美日半導體協(xié)議。兩次半導體協(xié)議把日本如日中天的半導體產業(yè)打下來了。

因此,就算日本想要參與全球的半導體產業(yè)競爭,日本也只能是參與者,不會成為半導體產業(yè)規(guī)則的制定方。日本也沒有那么大的市場,可以左右半導體產業(yè)的規(guī)則與走向。

歐洲在半導體產業(yè)鏈方面,畢竟還是不如美國,只能夠增加在半導體產業(yè)上的自制比例,提高在半導體產業(yè)上的一些話語權。

未來全球半導體產業(yè),仍然是中美兩家說話。雖然中國處于弱勢,但中國擁有龐大的市場,這是最終決勝負的地方。

對日本來說,日本經濟已經快要走入失落的三十年。

由于美國緊縮市場,又緊扣著半導體產業(yè)鏈不放,日本的工業(yè)與經濟看不出有翻身、改善的機會。

日本的工業(yè)與經濟唯一的機會,就是加入中國的供應鏈體系,成為大中華經濟圈的一部分。

因為唯有中國具備了如此龐大的市場。

美國這個芯片帝國,對日本來說是遙不可及,美國芯片帝國一旦成型,日本只會是個打工仔,沒有日本的份,韓國也會是如此。

臺積電的末路,產能與人才的掏空

楊風 2022-11-22云阿云智庫•芯片戰(zhàn)爭•中美貿易戰(zhàn)

臺積電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建晶圓廠,將于下個月12月6日舉行首部機臺的移機典禮。這次的典禮,除了張忠謀與臺積電高層人員之外,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也將出席。

除了即將來到的移機典禮之外,臺積電近日也傳出了一些大動作。首先是,臺積電雇傭10架飛機,運輸相關的設備和儀器,浩浩蕩蕩地運送到美國。

除此之外,還有約300名的工程技術人員也將到美國。據估計,未來還會有更多的工程技術人員前往美國,總計會有1000名。

如我們之前預期的,臺積電的先進產能將分流到美國,技術等人才也將前往美國。這些人才連同他們的家屬將會迅速獲得美國的綠卡,等于在美國落地生根。

這些都不意外,之前我們也說過,臺積電的產能與人才都會分流到美國。臺積電如果要到日本或歐洲設廠,人才與產能也必然會分流到日本或歐洲。說好聽是分流產能與人才,換一個角度來說,是產能與人才被掏空。

很簡單的道理,鑒于以往的經驗,不論是哪一個國家的企業(yè),尤其是具備一定技術的企業(yè),對海外進行投資設廠的時候,往往是將次要的技術放在海外,而不是該企業(yè)的核心技術,或是最高層級的技術。

這幾乎是一個鐵律。日本是如此,韓國是如此,就連美國的企業(yè)也是如此。

歷史上從未見到如此掏心掏肺的對外投資,除非是該企業(yè)完全放棄其產業(yè)。

2020年5月,當臺積電宣布,要在美國亞利桑那州設廠的時候,官宣的方案是投資5nm的晶圓廠,這是臺積電最先進的制程技術。

當時有人辯駁說,5nm的晶圓廠要等到2024年才會量產。到了那時候,臺積電會有更先進的制程工藝,比如說3nm,甚至于2nm的技術。因此,臺積電將5nm的晶圓廠設在美國,沒什么大影響,因為更先進的技術會留在臺灣。

這個說法對嗎?

這個說法不是沒有道理,但是,太小看美國了。美國絕不可能只要你的次等技術。而是,你有什么先進技術,美國就會要。

我們可以從第二年臺積電的說法得到證實。2021年,臺積電又宣布,將會增加在亞利桑那州的投資,最多增加到六座晶圓廠。這是在產量方面。

上星期,臺積電創(chuàng)辦人張忠謀前往泰國曼谷參加APEC會議。張忠謀從曼谷返回臺灣后說:臺積電不只是5nm的晶圓廠會去美國,3nm的晶圓廠也會去!

所以,不論是在美國的產能與制程技術都會提高,都會加碼。臺積電別想跑,也跑不掉。

2021年9月下旬,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要求臺積電、三星、與日本等半導體產業(yè),在45天之內向美國提交相關的數據,包括庫存、銷售、以及客戶等商業(yè)機密。

我們不知道到底有多少的商業(yè)機密或數據,必須向美國提交,但可以確定,根據這些數據,各個半導體大廠的技術,產能,技術人員等數據,美方都會一清二楚,包括可能的先進產能。你什么時候會有更先進的技術,美方都知道。

這不是什么合約不合約的問題,當美方要求更先進的技術轉移到美國的時候,臺積電根本無法拒絕。以臺灣民進黨對美國的依賴程度,也沒有能力拒絕。

擺在眼前的是,臺積電不會被肢解,但是會被掏空。這并非臺積電的宿命,卻是美國與臺灣的人為使然,使得臺積電不得不走上如此的命運。

臺積電的產能與人才被掏空后,對臺灣會有什么影響呢?

臺積電創(chuàng)立于1986年,當時臺灣的行政院長是俞國華,是國民蔣經國執(zhí)政時期,與現在的民進黨沒有半毛錢關系。

沒想到,歷經30多年,成為號稱是臺灣護臺神山的臺積電,竟然落得產能、人才、與技術不得不分流出去,必要須與他人共享的地步。這是全球絕無僅有的案例。

當臺積電的產能、人才、與核心技術都分流出去,對臺灣會造成什么結果?

臺積電在臺灣股市的占比大約是20%,占臺股成交比例30%,是熱門交易股。GDP的占比是4%。臺積電之于臺灣,就像是三星之于韓國一樣。但臺積電對臺灣的影響可能更大,主要原因是,臺積電是臺灣半導體產業(yè)鏈的上游,相關的產業(yè)鏈龐大。

臺積電一旦受影響,會連帶影響許多的相關產業(yè),例如半導體封測廠商。

正如臺積電到美國亞利桑那州設廠,也會帶走不少相關的廠商,一同去美國。美方這一招就相當精明:

第一,先談好讓臺積電到美國設廠,美方利用市場與訂單,再加上提供補貼等優(yōu)惠條件。雖然,臺積電到目前還沒有拿到美方的補貼。然后,美國立即出臺對華為零技術的芯片封鎖。

第二,美方采取同步分享的策略。等到臺積電確定來美國設廠,動工之后,再要求技術同步,臺積電所有新的技術都要轉移到美國。

第三,抓住臺積電這個頭部廠商,連帶的把臺灣中下游的相關廠商一并帶過來。

依照這三個步驟,美方一來可以確保能夠充分制裁華為,封鎖中國的半導體企業(yè)。二來,美方可以把臺積電與相關產業(yè)鏈拉到美國來,確保建立完整的芯片產業(yè)鏈,把芯片制造這一塊補起來。

問題是,當臺積電的產能、人才、與核心技術都分流出去,在臺灣的臺積電就失去了原有的優(yōu)勢。臺積電在美國的工程人員、產能、與核心技術,在一定時間之后,必然會被美國的廠商吸收。

美國要的是什么?美國這么大費周章,不就是要在自己國內建立完整的半導體產業(yè)鏈嗎?這就表示,美國要技術,要臺積電現有的先進制程技術,也要臺積電未來的先進制程技術。怎么可能只是臺積電到美國設廠那么簡單而已?

為了要切實擁有先進的芯片制程技術,美方肯定要培養(yǎng)自己的芯片廠商,例如 Intel。這個道理是路人皆知。

這是第一點。臺積電的核心技術必然會分流出去,臺積電將不再擁有技術優(yōu)勢。

第二點,不諱言,臺積電帶動了臺灣的經濟,臺灣的電子與信息產業(yè)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臺積電有很大的貢獻。正因為如此,當臺積電的技術優(yōu)勢不再,必然會造成臺積電獲利率降低,臺積電也將不再擁有高本益比的股價。

有關這一點,可以從臺積電今年的股價走勢圖看出來?梢哉f是一路下跌。畫面上是臺積電在美國的ADR股價走勢圖。

臺積電股價下跌,一般的說法是:

第一,全球芯片需求降低。從2021年初的芯片荒,到現在的需求過剩。

第二,失去華為的訂單之后,由于臺積電高度依賴美國的市場,臺積電也因而失去芯片價格的話語權。前陣子,蘋果公司,與Nvidia公司都拒絕了臺積電漲價的要求。臺積電無法漲價,獲利率自然降低,股價也下跌了。

另外還有一個說法,如果未來某一天臺海發(fā)生戰(zhàn)爭,臺積電可能會事先被炸毀。至于會被誰炸毀?大家就心照不宣。

因此,一些投資者不再放心持有臺積電的股票。

另外,這幾年臺灣股市上漲,除了是跟隨美國股市上漲之外,由于臺積電的市值高,約占臺灣股票市場總市值的2成,臺積電對臺灣股市的推動功不可沒。

不過這幾年,臺積電市值的增加,掩蓋了臺灣經濟一些問題。這幾年一些臺灣的產業(yè)景氣并不好,例如臺灣傳統(tǒng)制造業(yè)。但由于前2年臺積電的風光,拉動了相關產業(yè)。

這些產業(yè)的營收增長,蓋過其他產業(yè)的不景氣,也讓臺灣的經濟呈現增長。一旦臺積電出了問題,營收增長停滯,市值下滑,或是股價增長停滯,臺灣經濟的問題就會顯露出來。

2000年初,臺灣有2個電子信息產業(yè)領先大陸。一個是半導體產業(yè),另一個是面板(LCD等影像顯示),當時號稱是兩兆雙星。所謂的兩兆雙星是指兩個兆元產值的產業(yè),或是兩個萬億元產值的產業(yè)。

不過,面板產業(yè)在2015年就被大陸追趕,最終被大陸超越。臺灣就只剩下半導體產業(yè)在全球還有競爭力,尤其是臺積電。半導體產業(yè)是臺灣最后一道護城河。如果臺積電失去了技術優(yōu)勢,對臺灣經濟的影響可想而知。

臺積電的產能、人才、與核心技術分流出去,臺灣有些人不當回事。一些人還認為,分流出去的產能好比是臺積電的化身。臺積電到美國設廠,到日本設廠,就好像是多出來兩個化身一樣。

甚至于如果將來到歐洲設廠,就會有第三個化身。一些人誤把化身或是分身,當成是臺積電力量的壯大。

剛剛說過,歷史上的科技產業(yè),未曾有這樣的做法,都是把核心技術留在本土,絕不輕易外流。

的確有這樣的案例,有一些大企業(yè)會在海外設立研發(fā)中心,微軟,Intel,華為等都曾經這樣做過。但那是利用其他國家的人力資源,并不是把核心技術轉移到其他的國家。

像臺積電這樣,把千人的技術人員送往國外,拿國外的身份,這幾乎是絕無僅有。

這樣的做法不是化身,也不是分身,而是身體或大腦被人家分割了,因為核心技術外流,跟人家分享了。

現在有一個情況。預計兩年后,也就是2024年,臺積電在美國5nm的產能將開始量產。如果3nm技術在這之前量產成功,3nm的晶圓廠也將往美國移動,到美國設廠。

也就是說,到了2024年或2025年,臺灣的護臺神山“沒了”。因為臺積電的先進工藝產能都在美國復制了。

沒了護臺神山的臺灣,會是什么光景?這是重點。

當臺灣臺積電的先進產能,美國都有了,臺灣剩下的可能就是另一個烏克蘭。烏克蘭有什么呢?今年的烏克蘭是炮火、巷戰(zhàn)、缺電、基礎設施被破壞、人民流離失所。當然,更有戰(zhàn)爭。

兩個月前,美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通過了《臺灣政策法案》。預計,明年美國國會將繼續(xù)推動這個法案。如果法案正式通過,臺灣將一如今年的烏克蘭,接受美軍的訓練,讓美軍參與作戰(zhàn)規(guī)劃,武器的采購等。

這個時間點的完成,有可能就是當臺灣失去護臺神山的時候。

有關臺積電到美國設廠,將產能、人才、與核心技術拱手送出去,這種絕無僅有的做法,臺灣目前有正負兩面的說法。不過,即便是民進黨的群眾,也有許多人感到憂心。

歷史總是后人書。未來,臺積電現任董事長劉德音肯定會留名。至于是什么樣的名,是罵名還是好名聲?這就看未來臺灣的歷史是由誰,由哪一方來書寫。

至于蔡英文,肯定也會留名。同樣的,也是看臺灣的歷史是由誰,由哪一方來書寫。

根據上個月的宣告,“祖國完全統(tǒng)一一定要實現,也一定能夠實現!”

另外,美軍方面也有幾次的說法,認為臺海戰(zhàn)爭在2027年之前有爆發(fā)的可能。到時候,臺灣的歷史會由哪一方來書寫?相信這個答案大家心里有數。

如果“臺獨”能夠成功,有成功的機會,美方也不會急著讓臺積電趕赴美國設廠,想要盡快地轉移先進工藝的產能。

我們做一個結論。

再過兩星期,就是臺積電在美國的移機典禮。這標示著臺積電在美國設廠是一往無回,已經沒有回頭路走。往后還有更多的飛機運送,將臺積電的設備與人員送到美國。

兩年前的秋天我們說,臺積電應該會有兩年的好光景。兩年過去了,臺積電的好光景也剛好過去了。臺積電下一階段的問題卻是產能、人才、與核心技術的流失,以及整體被分割的問題。

臺積電在臺灣的廠房還會在,但是,每當這些飛機往美方輸送一分,臺積電的護臺神山地位就流失一分,臺灣也將往烏克蘭化更前進一分。

今天的分析和推理就到這里。

大國格局又出現了變化

楊風 2022-11-21 云阿云智庫•芯片戰(zhàn)爭•中美貿易戰(zhàn)

11月17日,泰國曼谷APEC會議期間,中國領導人與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會面。雙方團隊經過討論、磋商之后,對于中日雙邊的關系達成五點共識。這五點共識比會前的預期要好,這就產生了一些有趣的議題,中美日三邊關系今后會如何走?

第一,美國與日本的盟國關系,是不是產生了一些變化,動搖了兩國的關系?

第二,是什么原因促使日本做出這樣的決定,這樣的改變?

第三,往后在西太平洋的中美日俄四國力量平衡,會產生什么影響?

第四,過去,日本采取政治親美,軍事依附美國的政策。但在經濟與貿易上,日本在中美兩國之間試圖保持平衡。此外,由于中國經濟高速增長,日本更是著重于在中國的投資。那么,日本今后所采取的模式會不會因此改變?

我們先看一下所謂的五點共識。

一、中日關系的重要性沒有變,也不會變。共同恪守中日四個政治檔原則,踐行“互為合作伙伴、互不構成威脅”的政治共識。加強高層交往和對話溝通,不斷增進政治互信,共同致力于構建契合新時代要求的建設性、穩(wěn)定的中日關系。

這一條共識等于是中日兩國往來的指導原則。

二、盡早舉行新一輪中日經濟高層對話,加強節(jié)能環(huán)保、綠色發(fā)展、醫(yī)療康養(yǎng)、養(yǎng)老照護等領域合作,共同為企業(yè)提供公平、非歧視、可預期的營商環(huán)境。

這一條共識是有關經濟的。

三、積極評價今年紀念中日邦交正;50周年系列活動。盡早舉行新一輪中日高級別人文交流磋商機制會議。積極開展政府、政黨、議會、地方及青少年等交往交流。

這一條共識是中日雙方的交流,涵蓋各個層面。照著這一條共識發(fā)展下去,兩國將會有密切的往來。

四、盡早開通防務部門?章(lián)絡機制直通電話,加強防務、涉海部門對話溝通,共同遵守2014年四點原則共識。

這是有關軍事與安全方面。

五、共同肩負維護國際地區(qū)和平與繁榮的責任,加強國際地區(qū)事務協(xié)調合作,努力應對全球性挑戰(zhàn)。

這一條等于是認同中國的大國地位,以及在區(qū)域的影響力。

縱覽這五點共識,這是兩個友好國家才會有的雙方關系。雖然,還遠比不上日本與美國的盟國關系,但仍然不一般。至少,中日兩國這兩年所呈現出的緊張關系,已經淡化了許多。并且,雙方有意建立更加友好,更加緊密的關系。

2021年3月16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與國防部長奧斯汀,旋風式地訪問亞洲,與日本舉行2+2的會談。會談之后,美日兩國發(fā)表了聯(lián)合聲明,聲明中稱“中國的行為與現行國際秩序不符,對國際社會構成了挑戰(zhàn)”。還特別關切了新疆、香港、以及臺海等問題。

從那之后,日本屢屢在東海與臺海議題上加碼,還宣稱,要在東海與臺海對中國保持威懾力量。

有一點要注意的是,兩天之后的3月18日,中美兩國在阿拉斯加舉行高層戰(zhàn)略對話。美國事先安排好與印度和日本的2+2會談,準備充分之后,才跟中國舉行高層會談。

這不過是一年半前的事,到了今天,日本竟然與中國達成了五點共識,比我們的預期早了些。

日本是西太平洋除了中國以外,經濟體量最大的國家,也是全球第三大經濟體。就軍事力量而言僅次于中美俄。日本可以說是美國在西太平洋最堅實的盟國,最有力量的盟國。在中國軍事力量崛起之前,美日聯(lián)軍號稱是僅次于北約的軍事力量。

如果不考慮核武器,日本的傳統(tǒng)軍事武力還勝于英國。因此,美國一直對日本寄予厚望,借由日本的軍力與駐日美軍基地,成為美國鉗制中國與俄羅斯的有效力量。

日本的經濟體量、軍事與科技,都是美國不可或缺的一股力量。美國如果失去日本,就別談什么圍堵中國,壓制中國的發(fā)展。

第一,如果沒有日本,美國對中國的芯片制裁會出現一個缺口。舉個例子,曾經的光刻機巨擘,日本佳能公司,不顧美國的阻攔,決定投資500億日元,大約是3.6億美元,新建半導體設備工廠,增加光刻機的產能。

日本的科技在全球還是有一席之地的,當日本廠商繼續(xù)投資中國,繼續(xù)向中國供應產品,或是零部件等,美國想要打造對華科技封鎖,就會出現破口。

第二,日本的經濟體量具備一定的規(guī)模,多年來,尤其是在中國的經濟崛起之前,日本在東南亞地區(qū)有巨大的投資,包括生產線、金融服務業(yè)、銀行貸款等。

日本又是亞洲開發(fā)銀行最大的股東,美日兩國在亞洲開發(fā)銀行擁有31%的股份,等于是美國透過日本掌控了亞洲開發(fā)銀行,也因而對東南亞有極大的影響力。日本儼然就是美國在東南亞地區(qū)的代言人,或是白手套。

也就是因為中國經濟的崛起,中國在東南亞逐漸侵蝕,或是削弱日本的影響力,美國對東南亞的影響力也跟著削弱。

如果日本逐漸采取中立的態(tài)度,美國對東南亞地區(qū)的影響力將遠不如中國。

第三,在西太平洋,日本是最大的指標,最大的風向球。如果日本逐漸采取中立,或是說,日本在經濟貿易上不配合美國對中國的政策,其他美國的盟國會群起效尤。

例如,新西蘭這幾年大致上仍然堅持與中國正常貿易。澳大利亞也打算改進與中國的經貿關系,希望中國放開對澳大利亞商品的進口限制。印度近來也有跡象要改進與中國的經貿關系。

如果日本產業(yè)繼續(xù)投資中國,由于風向與競爭的關系,其他美國的盟國或盟友,很有可能會跟進。那就等于是去除了在政治上的顧慮,改為從經濟與貿易的角度去考慮

為什么日本會出現這樣的轉變,積極與中國達成五點共識?

最直接與最近的原因是前幾天的G20國峰會,美國總統(tǒng)拜登與中國領導人會晤,商談兩國合作。

我們之前說,美國老大哥都趕著與中國領導人會晤,美國的盟國當然也可以和中國領導人會晤。美國尋求與中國改善經貿關系,美國的盟國當然也可以。美國要恢復與中國在軍事安全的對話,美國的盟國自然也希望在軍事安全上與中國對話、溝通。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一點,中美兩國元首會晤后,向外界宣告,兩國將會有后續(xù)跟進的商談。拜登與中國領導人會晤的時候,美國財政部長耶倫與國務卿布林肯,分別坐在拜登的兩側。

布林肯坐在旁邊不稀奇,但另一邊陪著拜登的不是商務部長雷蒙多,也不是貿易代表戴琪,而是耶倫。可見美國現階段面臨嚴峻的金融與經濟的問題。

這也表示了耶倫的主張在拜登團隊中占了上風。雖然美國未必會因此取消之前,對中國商品所加征的關稅,但美國尋求與中國在經濟與金融上的合作應該是確定的。這是一個強烈的信號。

美國老大哥都如此了,盟國自然會“爭先恐后”的,也希望與中國領導人會晤,爭取經貿合作的機會。瞧,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韓國總統(tǒng)尹錫悅,法國總統(tǒng)馬克龍等,都要和中國領導人會面。

日本首相當岸田文雄然也希望與中國領導人會面,只不過中國領導人的行程“太滿”了,只好安排在APEC會議的時候,與岸田文雄會晤。

除了最直接的近因之外,還有幾個原因。

第一,將近兩年,日本跟著美國一起圍堵中國。日本是印太戰(zhàn)略的核心成員,每一回美國發(fā)動歐洲國家前來亞太進行軍事演習,或是自由航行,歐洲國家的軍艦都會停駐日本。

日本又配合美國對中國科技封鎖的政策,想要擺脫對中國的經濟依賴。但是,到目前為止日本得到了什么好處?又中國倒下了嗎?

結果是,中國沒有倒下,反而在經濟與貿易上更加壯大了。

日本配合美國的政策,就等于是把自身的經濟與金融全然綁到了美國的身上。這又回到了之前的說法,和美國的經濟與金融全然捆綁,又企圖擺脫對中國經濟依賴的國家,非旦得不到好處,反而是失去中國的市場,影響自身的經濟。

既然美國老大哥都要和中國商談,日本當然是趁機會,也跟中國商談,緩解兩國的氣氛。但日本是更進一步,比之前更加強與中國的關系。

第二,上期內容我們提到,美國在布局好了之后此來跟中國商談,舉凡《2022年芯片與科學法案》,《削減通脹法案》,與芯片四方聯(lián)盟等。

這些法案或是措施,都是針對中國。但同時也只是有利于美國,盟國也一并被排除在外。日本繼續(xù)跟美國“混”下去,只會越混身家越薄,到時候中國還沒倒下去,日本先瘦下去,然后肥了美國。

日本能不未雨綢繆嗎?

第三,日本的經濟已經陷入了20年的失落,再過幾年那就是失落的30年。之前日本一直歸咎于是通貨膨脹起不來,是因為通縮的原因,讓日本的消費市場不振,民眾消費信心不足。

我們來幫日本把把脈,看看是不是這回事。日本10月份的核心CPI是3.6%,這是40年以來的最高數字,也超過了一般經濟學家所認定的2%的數值。但是日本的經濟依然頹廢不振。

所以,不是日本所認定的,只是通縮的問題,而是有多重的問題,包括日本的競爭力,創(chuàng)新能力,人口減少等諸多問題。如果這時候日本還要擺脫對中國的經濟依賴,再失去中國的市場,那是自討苦吃。

日本原是一個出口大國,長年擁有貿易順差。但這幾年日本的出口競爭力持續(xù)下滑,8月時候的貿易數據,日本已經連續(xù)13個月處于貿易逆差。

日元匯率今年大跌,在通脹的狀態(tài)下,日本政府仍然選擇刺激經濟的政策,大量購買十年期的日本國債,借此壓低利率。日本的經濟已經失落了20幾年,就算不是病入膏肓,也相去不遠。

在這種情況下,日本還能夠跟著美國一起,擺脫對中國的經濟依賴嗎?

說句實話,連美國都辦不到的事,日本能嗎?

日本是全球第三大經濟體,美國在亞洲的第一盟國,在這時候與中國達成五點共識,絕不是小事,而是預示了一個趨勢,現階段的中美爭斗,美國至少在現階段是力不從心。

這也顯示了,美國現在的經濟狀況絕非是一些分析師所說的,美國可以同時壓制通貨膨脹,又不至于引發(fā)經濟硬著陸。美國的經濟狀況比表面上看到的嚴重。否則,美國不會在此時與中國商談,尋求中國的合作。

那么,這對大國格局,中美博弈又會產生什么影響?

在20國峰會中,美國的盟國紛紛要求與中國領導人會面。這不是獨發(fā)事件,而是一個普遍的現象。這表示,美國要求盟國擺脫對中國經濟的依賴,已經撐不下去了。

美國去年對華爭斗的主軸是印太戰(zhàn)略,今年除了俄烏戰(zhàn)爭外,就是擺脫對中國經濟的依賴,不過一年的光景就撐不下去了。

但這也不表示,往后中國的國際環(huán)境會一路平坦。這取決于美國與中國的“和平”關系能夠維持多久。

美國的經濟問題越嚴重,與中國“和平相處”的時間就會越久。美國與中國“和平相處”的時間越久,美國的盟國與中國的關系會越發(fā)改進。時間久了,美國到時候想要改弦易轍,從“和平相處”抽身而出,盟國卻未必能夠如此灑脫地完全抽身而出。

這個道理就是,美國之前跟中國打貿易戰(zhàn),要經濟脫鉤,科技脫鉤。所以美國拉著盟國一起,想要從中國抽身而出。但美國現在又要”走進中國“,與中國商談。在這方面,一些美國的盟國反而比美國更積極。

只是,下一次美國還想要從中國抽身而出,盟國未必能夠跟美國一樣,也能夠利落地抽身,可能也不愿意全部抽身而出。

可以這么說,只要美國玩那么一次進進出出,就會折損一次,衰變一次。盟國會越來越不愿意跟著美國一起抽身而退。盟國已經退了一次,雖然不是完全地退,但要退第二次就不容易了。第二次退的力道會比第一次弱,已經有了一次的經驗,第二次退的意愿和力度會減弱。

另一方面是,這也是因為中國的經濟持續(xù)增長,壯大的結果。中美兩國已經打過一輪的經濟戰(zhàn)、貿易戰(zhàn)、科技戰(zhàn)、與金融戰(zhàn)。而中國非旦是屹立不搖,國力還更加壯大,美國的盟國不是不知道。

既然如此,又何必辛苦地跟美國一起摻和呢?

更何況跟著美國一起對付中國,沒能吃香喝辣,還得要倒貼。美聯(lián)儲加息的結果,日元下跌,歐元下跌,英鎊下跌,韓元也下跌。全球主要貨幣無一不下跌。

俄烏戰(zhàn)爭的結果,推升了盟國的通貨膨脹,盟國缺油,缺電,缺天然氣,經濟瀕臨衰退。跟著美國無法吃香喝辣也就算了,喝不到湯也就算了,還得要割肉倒貼!到了這地步,就算是盟國也得要考慮,考慮自身的利益。

我們做一個結論。

中日五點共識,有關經濟方面是著重于雙方加強節(jié)能環(huán)保、綠色發(fā)展、醫(yī)療康養(yǎng)、養(yǎng)老照護等領域上的合作。這方面是避免美國的不滿,因而強加干涉。但無論如何,美國要和中國改善關系,日本當然也可以。

然而,這對臺獨勢力來說,卻是一個十足的壞消息。多年來,臺獨所仰仗的國外勢力就是美國與日本。2017年特朗普上臺之前,臺獨勢力與日本右翼勢力串聯(lián)。

特朗普上臺之后,臺獨勢力的空間驟然變大。

但如今,美國與日本都要和中國改善關系。要和中國改善關系,首要就是不能在臺海生事,否則免談。那么,臺獨勢力的幻想就破滅了。

畢竟臺獨只是美日兩國的棋子,是美日兩國利用來對付中國的工具。但是當這兩個國家都要和中國改善關系,臺獨勢力就會被晾在一邊。

總之,俄烏戰(zhàn)爭開打八個月后,如預期的,中國慢慢開始收獲。中國之前的布局也開始發(fā)酵,世界大國格局出現了變化。

雖然,美國仍然不會放下對中國的爭斗,但是美國的盟國已經出現松動的跡象,后力不繼。

這也正如我們去年的說法,“一次經濟衰退,美國將無力再針對中國“。雖然,美國的經濟還沒有正式進入衰退,但麻煩是有的,而且就在眼前。這時候,正好是中國大展身手,向國際伸張公平貿易的時候。

今天的分析和推理就到這里。

大國交鋒!這一關鍵,決定美國輸贏

原創(chuàng) 戎評說策2022-12-22云阿云智庫•芯片戰(zhàn)爭專題

現在大國戰(zhàn)略競爭的主旋律已經明確,是國際供應鏈主導權的爭奪,美國在彷徨一段時間后也回過神了,不論是頻繁出臺的各類產業(yè)扶持項目抑或是華盛頓寄予厚望的通脹削減法案,歸根結底,都是為了增強美國對全球產業(yè)鏈和供應鏈的控制力。那么,在這場完全顛覆過往所有邏輯的新模式斗爭中,中美雙方各自的優(yōu)劣又在哪里呢,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今天我們首先來重點談談美國。

不論是什么樣競爭,霸權毫無疑問是美國最大的優(yōu)勢,這在國際供應鏈主導權的爭奪中同樣體現得淋漓盡致,比如產業(yè)轉移的問題。

臺積電大規(guī)模赴美堪稱近年來美國在產業(yè)斗爭中最大的成果,也是拜登執(zhí)政兩年最顯著的政績,沒有之一。然而,從臺積電在2018年后的表現來看,他們既不愿意屈從美國的意志,更不愿意產業(yè)鏈西遷。

在制裁華為的事情上,臺積電曾先后兩次以其在生產活動中涉及到美國技術或專利未達美商務部設定紅線為由拒絕停止供貨;而在產業(yè)鏈西遷一事上,其創(chuàng)始人張忠謀更是數次明確表態(tài),去美國沒前途,不贊同去美國!4月21日,張忠謀在布魯金斯學會上講話稱:美國不適合搞芯片制造,因為它沒有足夠的人才支撐,生產成本也居高不下。

但臺積電的抵抗并沒有什么作用,美國撕破臉后,該斷供還是斷供,該遷美還是遷美,只留下張忠謀那句見證一個時代落幕的感嘆:全球化幾乎死了,自由貿易也快死了。這句話的潛臺詞是臺積電遷美并非基于市場行為,而是被強權政治裹挾。

臺積電,堂堂的世界第一大芯片制造廠,為啥就不敢和美國正面硬剛呢?

答案很簡單:美國收拾臺積電的辦法有很多種。

比如科技專利霸權:臺積電是芯片代工老大是不假,臺積電的生產工藝無人匹敵也不假,但巧婦得有原料才能做出一桌美味佳肴,沒有原料,可不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嗎?

光刻機就是臺積電這位巧婦的米,雖然臺積電使用的EUV和DUV都是荷蘭阿斯麥供應的,但這兩款光刻機要么是在工藝上使用了美國的技術,要么是在供應鏈上使用了美國的零部件。

以專門生產7nm芯片的EUV極紫外光刻機為例,根據集成電路產業(yè)關鍵技術專利分析報告,在EUV光刻技術專利最早優(yōu)先權國家/地區(qū)的對比中,美國以30.27%的占比位居第二,涉及到EUV八大核心技術中的光源技術、光學加工與檢測系統(tǒng)和多層膜。

如果臺積電不聽話,美國完全能夠以這些技術成分為要挾,勒令阿斯麥不準向臺積電供貨。阿斯麥是肯定會服從的,畢竟他們能靠著EUV光刻機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芯片制造設備供應商,是當年美國所主導的EUV LLC聯(lián)盟傾力扶持下的結果,否則阿斯麥早向中國出口EUV了。

這不,因為對美國出口管制政策不滿,阿斯麥CEO又出來吐槽了:美國芯片商能向中國出口最先進的芯片,而阿斯麥卻只能出售舊的芯片制造設備,什么國家安全完全是由美國人自己定義的。好家伙,就差指著拜登的鼻子罵沒特么見過如此雙標的,但沒辦法,誰讓美國有斷供的實力呢。

緊隨臺積電之后的是一大批歐洲工業(yè)企業(yè),俄烏戰(zhàn)爭爆發(fā)后,歐洲在產業(yè)上與俄羅斯進行了全方位的切割,能源成本的飆升迫使一眾歐洲企業(yè)不得不向外轉移產能。按理說,從市場因素考慮,擁有供應鏈優(yōu)勢和消費潛力優(yōu)勢的中國是最佳的選擇,但現實是去美國的企業(yè)并不比去中國的少。

據德國商報消息,截至今年十月,已有大眾、西門子、漢莎航空、拜爾、贏創(chuàng)工業(yè)集團、代爾夫宰爾達姆科等數百家歐企決定擴大對美國的投資,涉及產業(yè)范圍包括裝備制造、特種化工、金屬鍛造、生物制藥、汽車、醫(yī)療設備,其中僅俄克拉荷馬州就吸引了六十多家德國工業(yè)企業(yè)。

這些企業(yè)之所以要去美國,三分之一是市場因素,美國也是傳統(tǒng)化石能源儲備和產出大國,能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俄羅斯的空缺,剩下三分之二是被美國霸權所裹挾,科技專利霸權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則是金融霸權,只要控制住CHIPS和SWIFT兩條渠道,就能把制裁對象排除在國際貿易之外,像大眾這類頂級工業(yè)制造企業(yè),85%的利潤來源于全球市場,斷了它國際貿易的渠道,下場跟植物人好不到哪里去。

美國為什么要鼓動俄烏戰(zhàn)爭一直打下去,不就是想乘機薅歐洲的羊毛嗎,大家都是千年的狐貍,打開天窗說亮話,既然產業(yè)鏈外遷不可避免,中國去一點,美國也再去一點,雨露均沾嘛!

整體來說,不論是鼓動盟友企業(yè)向美國本土轉移產能,又或者是控制盟友企業(yè)禁止出口關鍵產品或技術給中國,都是靠霸權撐著,沒有霸權你看日本歐洲會不會聽他的話,但問題是這玩意中國一時半會也拿他沒辦法,以后惡心咱的地方還多著呢。而除了系統(tǒng)性的霸權,美國其他的優(yōu)勢都只是戰(zhàn)術上的,不值一提。

至于戰(zhàn)略上的劣勢,美國其實也不多,制造業(yè)空心化的問題雖然大,但并不是完全沒法補救。

美國的制造業(yè)空心化是中端產能的空心化,重化工業(yè)那套底層建筑還在,像?松梨凇⒀┓瘕、阿納達科之類的能源巨頭,不是單純的靠挖石油賣石油營生,人家還有一套完善的化工產業(yè)鏈加工生產與油氣資源相關的衍生產品,比如潤滑油、塑料什么的,只要這些東西還在,恢復中端產能就看美國政府的決心有多大。

當然,這里說的決心不單單是指美國在產業(yè)本身上下的功夫,也是指他們是否敢于中止全球化:因為在全球化的市場經濟條件下,美國恢復中端產能不符合追求極致利潤的資本利益。

但沒有全球化就不同了,中端產能的正常運轉對國家機器的正常運轉至關重要,全球化沒了,必須自己來做,這就不是單純的資本問題了,而是攸關國家利益的戰(zhàn)略問題,實在不行,搞近岸外包,把產能轉移到墨西哥等廉價勞動力豐富的中美洲國家也是不錯的選擇。

因此,我們所看到的美國劣勢,大多數是能克服的,而真正難以克服的戰(zhàn)略性短板就兩個。

一個是地理環(huán)境:美國所處的美洲板塊,游離于世界核心板塊即亞歐非大陸之外,這不僅是地緣層面的劣勢,也是物流層面的劣勢。在美洲生產的商品運往歐洲至少要經過2400海里,走亞洲就更遠了,得橫跨太平洋,總航程高達一萬二千海里。

中國到歐洲的海運和陸運雖然比這更遠,但我們有一個很大戰(zhàn)略優(yōu)勢:未來全球主力經濟增長區(qū),恰恰就集中在中國到歐洲的沿線上。根據麥肯錫的評估顯示,預計到2050年,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qū)將貢獻全球GDP增量的80%,新增中產階級超過30億!美國隔著這么遠,若繼續(xù)堅持其所謂的產業(yè)鏈供應鏈獨立,想從中分一杯羹,難上加難,這是硬傷,屬于不可逆的。

另一個是勞動力體系缺口大:勞動力體系缺口的問題,是長期困擾美國工業(yè)正常運轉的頑疾,以前只是單純的成本問題,這個比較好解決,看重勞動力成本的行業(yè)多是一些中低端制造業(yè),要是能回歸美國,只需大規(guī)模普及智能機器人和降低中美洲的移民門檻,很快就能見效。但如今勞動力體系缺口的問題,已經蔓延到事關美國國本的高端制造業(yè)了。

本月中旬,美國航空周刊披露了一份關于波音787的內部文件,該刊物稱早在兩年前B787就暴露出嚴重的質量問題,主要有兩處,一處飛機機身后端兩個結構件之間的貼片沒有到位,導致飛機后部機身結構強度不足;另一處是安裝機身蒙皮的復合材料沒有打磨光滑,蒙皮沒有完全貼合,有損強度,約有上百架的B787存在此問題。

隨后,FAA開始介入調查,這一查就更不得了了,據悉B787共有15項不合格項以及57項不符合適航規(guī)定、流程或質量標準的項目。

而這些不合格的項目都有一個共同點:須由人工操作。比如用于固定垂直尾翼的螺絲,必須使用5磅的力矩扭緊才能保持結構強度,小了大了都會影響結構的強度,進而對飛在天上的客機產生巨大的安全隱患!

B787總裝問題頻出的背后,是美國產業(yè)工人的持續(xù)流失。過去三十年,美國流失的產業(yè)工人高達650萬,而隨著出生于冷戰(zhàn)高峰期,即六七十年代這批現存基數最大的工人相繼退休,美國勞動力體系缺口危機恐嚴重數十倍!

飛機總裝需要手工操作,圖為F35生產車間,工人多以五六十的老人為主,年輕人少之又少

事實上,勞動力體系缺口危機,已經廣泛影響到美國各行各業(yè):

在通訊行業(yè),由于10萬名5G技術人才,美國5G建設速度大幅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在金屬鍛造行業(yè),由于本土冶金畢業(yè)博士僅10人,美國核潛艇鋼材韌性和強度測試結果造假長達三十年竟未有人發(fā)現;在造船行業(yè),由于兩萬工人的缺口,美國海軍造艦計劃拖了一年又一年,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了美國在全球范圍內的軍事布局。

而藏在產業(yè)工人流失背后的又是什么真相呢?

理工科人才斷崖式下降!

2020年,美國本科學歷及在讀STEM專業(yè)的本土總人數為56.8萬人,除去占比42%的醫(yī)學生,留給美國各行各業(yè)的理工科人才近35萬人,而這一數字在中國是700萬人!毫不諱言,理工科人才斷崖式下降所造成的勞動力體系缺口問題,已經成為美國再工業(yè)化和重塑對國際供應鏈控制權最大的非客觀條件性危機!而這種危機即便美國政府愿意下定決心去根治,也至少需要耗費兩整代人近40年的時間。

如果美國的系統(tǒng)性霸權能撐到這個危機解決,勝利的天秤就會向有利于美國的一方傾斜,反之,自由女神的時代將徹底走向終結。


   關注 5538    返回
中美芯片戰(zhàn)爭專題:中國第一次把美國打痛了!
為什么我國冷連軋技術的突破是在“國產化”政策之
 
 
關注官方手機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