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對臺使用“五大招數(shù)”,招招狠毒!
原創(chuàng) 沃德研究院2023-04-22 云阿云智庫•統(tǒng)一大業(yè)
導讀:這些全球著名的智庫研究機構和頂級專家學者,也是意識形態(tài)和國家實力競爭下的一員,根本不會單純、友善地講什么愛與和平,而是積極為國家機器出謀劃策,這些可以主導政府做出危險決策的大腦,遠遠比前線開飛機、駕潛艇的軍人,更加可怕。
作者:庸之誠 | 沃民高科沃德研究院研究員
在美國對華遏制與競爭的大背景下,蔡英文利令智昏,拒不承認“九二共識”,將“漸進臺獨外交”一條道走到黑,妄圖借助美國力量尤其是軍事上的援助,來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間。
在完全拿捏了蔡英文的舉動后,美國針對如何更好地利用臺灣來牽制中國大陸,號召各類學術機構出謀劃策。于是,不少著名智庫參與其中,設計出了所謂“錦囊妙計”給臺灣當局“支招”,下面簡單盤點下主流的“五大招數(shù)”。不久之后,我們或許將陸陸續(xù)續(xù)看到這些招數(shù),在不同的契機下、以不同的形式和程度在臺灣落地。
一是邀請美軍人員“上島”。
最近,美國已派了200名大兵登島,就是根據(jù)美國最新的《國防授權法案》內(nèi)容。法案中指出,自2023年秋季起,美國將派遣官員“常駐”臺灣,派駐時間最長可達2年,甚至包括武官職務。
實際上近年來,美核心智庫不斷提出派兵進駐臺灣的建議,謀求將美軍“上島”合法化、機制化,甚至有美國專家在國會上呼吁組建一支由陸海空+海軍陸戰(zhàn)隊混編的千人規(guī)模聯(lián)合部隊登島駐扎,以顯示軍事存在。前不久,蘭德公司也寫報告提議,設計一個誘發(fā)事件,讓臺灣當局趁機主動邀請美軍上島,只要美軍上島,就意味著如果大陸對臺實施武力攻擊,相當于對美軍發(fā)起了攻擊、對美人員構成威脅,這樣美軍就有理由在第一時間反擊。
所以下一步,美軍人員上島還將繼續(xù),這200人僅僅是個開始。
二是將島武裝防衛(wèi)成“豪豬”。
早在拜登擔任副總統(tǒng)期間,美智庫就有專家提出一個戰(zhàn)略:在臺灣采用分散且隱蔽的方式,大量部署囤積武器裝備,如果臺海不戰(zhàn),那么這些軍事裝備可以守島,把島變?yōu)槊绹闹c;如果臺海開戰(zhàn),那么這些裝備則可使島兼具防御性和攻擊性。
當時,這個戰(zhàn)略并沒被重視和采納,2021年再次被翻出來,獲得美政界普遍認可,并形象起名為“豪豬戰(zhàn)略”,意思就是,把臺灣變成渾身是刺的豪豬,這樣一來,打它會扎手,不打也嚇人。
該戰(zhàn)略的邏輯就是:由美國負責提供武器裝備,在島內(nèi)儲備大量防空、反坦克、反艦武器彈藥,周邊海域布上水雷,重要山區(qū)建設要塞,再裝配上包括無人航行器、移動海防巡航導彈等防御措施,同時打開部分權限給臺灣當局,讓其共享使用集監(jiān)視、偵察、打擊為一體的情報系統(tǒng)。
最近,美官員還提出想將“星鏈”引入臺灣,總體思路就是,即使大陸摧毀了島內(nèi)通訊網(wǎng)絡,臺軍也要有設備和能力,保持指揮系統(tǒng)的順利運作。
美國的壞心思在于,只要讓臺灣有了這些武器儲備,那么臺灣本身就擁有了摧毀大陸飛機、艦艇的能力,也有機會阻攔部分大陸的彈道導彈,并且還能打擊大陸的沿海目標。美國想讓臺灣用這種“以攻代守”的方式,推高大陸動武所必須付出的損耗和代價,讓大陸覺得“打”是不合適的。
接下來,美國的各種武器肯定將分批次落入島內(nèi),因為最新的《國防授權法案》中也明確提出,要為臺灣制定具體的國防現(xiàn)代化計劃,未來五年美將大力援臺發(fā)展軍事,每年對臺軍援金額高達20億美元,5年就是100億。
三是建設重點從“制空”轉向“防空”。
蘭德公司判斷,雖然此前二十年,美對臺軍售了不少戰(zhàn)機,但大陸軍事力量發(fā)展太快,現(xiàn)在臺空軍與大陸空軍已然存在代差,數(shù)量和質量都無法同日而語,而且臺軍戰(zhàn)斗意志薄弱,一旦開戰(zhàn),臺空軍將在大陸的精確打擊下迅速失去制空權。因此,建議臺軍不要再花費高價建設制空能力了,而應將重點放在如何反制大陸空襲的防空建設上。
無獨有偶,美戰(zhàn)略與預算評估中心早在《堅固臺灣2.0》報告中,便提出了“防空游擊戰(zhàn)構想”,其核心思想在于放棄重金購買戰(zhàn)斗機計劃,將主要軍費用在加強“毒刺”“霍克”“愛國者”等導彈部隊上,打造一支分布式、高彈性陸基防空系統(tǒng)網(wǎng)絡。
這種設想符合美軍目前在印太地區(qū)加強防空反導建設的主流想法,所以,下一步在島內(nèi)落地的可能性極高。
四是建議將臺灣“核武化”。
這是上述“豪豬戰(zhàn)略”延伸出來的終極瘋狂。美各界普遍認為,兩岸之間的實力對比,已發(fā)生徹底逆轉,大陸對臺具有碾壓性優(yōu)勢,如果美國不軍事介入臺海,屆時臺軍將“不堪一擊”,但即使是美軍全面介入,中美硬碰硬的對決結局,也將異常慘烈。在這個共識下,有智庫提出,既然想給臺灣搞全面武裝,莫不如一步到位,于是,就出現(xiàn)了臺軍“核武化”的危險建議。
比如胡佛研究所學者指出,“沒有什么比核武器的存在更能阻止軍事行動”;美企業(yè)研究所學者指出,“為了在軍事上反制大陸,目前臺灣應將核技術軍事化,研發(fā)并制造核武器,而美應提供適當幫助,就像對待以色列一樣”;連之前曾被認為是“棄臺論”支持者的米爾斯海默也表示,“隨著形勢發(fā)展,避免臺灣落入大陸手中,符合美國利益;與美密切合作,讓美國的核保護傘牢牢地保護臺灣,也符合臺灣的利益”。
目前,這種論調(diào)雖沒有得到政界、軍界普遍贊同,但苗頭趨勢已經(jīng)出現(xiàn)。去年,是否在韓國部署核武器的事情,鬧得沸沸揚揚,最后美國承諾,將韓國納入美軍核保護傘之下。從這個角度看,下一步,美國允許臺灣自身擁核的概率比較低,但美軍大概率會在局勢緊張時,找個理由將臺灣納入其核保護之下,以擠壓大陸對臺施展動作的空間。
五是宣揚島內(nèi)要“戰(zhàn)斗到最后一個人”。
這屬于當前最火的“認知域作戰(zhàn)”的范疇。美認為,烏克蘭人的表現(xiàn)超出意料,之所以能堅持一年多絲毫沒有垮掉,關鍵在于俄羅斯的“侵略”激發(fā)了烏克蘭軍民的戰(zhàn)斗意志,從而支撐他們頂住了俄羅斯的進攻,并伺機進行反攻。
因此,不少美高層人員,已經(jīng)開始為兩岸“拉仇恨”,提前吹風要做好島內(nèi)民眾心理認知,建議島內(nèi)要建立“抵御入侵”“頑抗到底”的精神準備。
比如美著名智庫布魯斯金學會渲染稱,由于具備島嶼特性,地理位置決定了臺灣可能會有很長一段時間將面臨“單打獨斗”,無法確定美軍是否能夠及時提供協(xié)助,所以臺軍自己首先必須要有作戰(zhàn)到底的決心,為美軍的軍事介入提供有利條件;2022年7月,美退休國防部長埃斯珀“竄訪”臺灣,公開建議臺實施“全民皆兵、全民抗戰(zhàn)”的策略;美原國防部副部長弗盧努瓦則建議,正如烏克蘭將俄羅斯拖入持久戰(zhàn)的困境一樣,臺灣也可以通過“不屈不撓的戰(zhàn)斗”“戰(zhàn)斗到最后一個人”,從而可能將大陸也拖入到泥潭中。
綜上可知,這些全球著名的智庫研究機構和頂級專家學者,也是意識形態(tài)和國家實力競爭下的一員,根本不會單純、友善地講什么愛與和平,而是積極為國家機器出謀劃策,這些可以主導政府做出危險決策的大腦,遠遠比前線開飛機、駕潛艇的軍人,更加可怕。
兩岸關系依然面臨著重重險阻,西方絕不會輕易讓我們過得舒服,而我們需要堅守,不要低估外界敵對勢力的干預程度,而更要踏實做好經(jīng)濟、外交上的積累,動員全民支持力量,為可能發(fā)生的各種斗爭,奠定更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