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的特殊維度
原創(chuàng) 虛聲2023-08-15 云阿云智庫•領袖未來
導讀:大成殿的毛澤東,看的是孔子,想的其實是接下來的國家走勢。他應該能夠清晰地看到,中國想要在工業(yè)文明階段完成復興,需要一種新的意識形態(tài)。
時間是1952年秋,那是一段史詩級的歲月。
國際舞臺上,志愿軍在朝鮮戰(zhàn)場把個人和團隊的紀律、智慧、勇氣發(fā)揮到極致,打贏了上甘嶺戰(zhàn)役(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
隨著上甘嶺戰(zhàn)役落下帷幕,意味著中國在抗美援朝戰(zhàn)爭中取得勝利。那一戰(zhàn)打出了新中國的國威,結(jié)束了中國百年以來受列強欺凌的近代史。
從那以后,再也沒有任何國家或團體可以通過武力威脅中國人。
國內(nèi)舞臺上,各地剿匪也在進行著。尤其是西南剿匪,獲取了歷史性的勝利。要知道自古以來,西南大山里的土匪就是歷朝歷代的隱患。但到了共和國時代,解放軍所到之處,所有的匪患都退出了舞臺。
隨著抗美援朝的勝利和剿匪接近尾聲,中國即將進入一場史詩級的大建設時代。
01
中國的歷史非常悠久,但也非常獨特。
按照立體史觀大周期律,在漫長的中國歷史上,中國的輝煌主要集中在農(nóng)耕文明階段;但是在近代工業(yè)文明階段,中國歷史跌入了低谷。中華民族復興,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從工業(yè)文明的低谷走向工業(yè)文明周期的巔峰。
近代史上,晚清也曾嘗試著搞發(fā)展工商業(yè)的洋務運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最終被日本在甲午戰(zhàn)爭中打斷。民國也同樣嘗試過發(fā)展工商業(yè),后來又被日本侵華戰(zhàn)爭打斷。
共和國時代,因為打贏了抗美援朝,終于不用再擔心自身的發(fā)展被外部侵略者打斷。
正是在那個背景下,那個時代的歷史舵手毛澤東,于1952年10月底對黃河下游部分地區(qū)進行實地考察,并在10月26日到達了山東(同行的有中央辦公廳主任楊尚昆、公安部長羅瑞卿、鐵道部長滕代遠、機要室主任葉子龍、警衛(wèi)處處長汪東興等)。
當時其實上甘嶺戰(zhàn)役正酣,換成一般領導人,估計會密切關注戰(zhàn)場走勢;但毛澤東氣定神閑,心中自有乾坤。
當時山東軍區(qū)司令員許世友,是毛澤東的超級崇拜者;見了毛澤東之后便是軟磨硬泡,一定要讓領導在山東多待兩天。
10月27日,許世友陪同毛主席游覽了趵突泉、大明湖和北極閣等濟南名勝。
按計劃,毛澤東準備第二天去徐州。但許世友舍不得領導這么快離開山東,便靈機一動獻計,“主席,到了山東不去看一看孔廟說不過去呀!
許世友的話勾起了毛澤東一段封塵了32年的記憶。那是1920年,年輕的毛澤東為中國的命運奔走于長沙、北京和上海之間,曾經(jīng)到曲阜游覽孔廟、孔府、孔林。因當時孔府和孔廟都不開放,只參觀了孔林。
毛澤東心中一動,覺得確實應該再去曲阜看看,便對許世友說,“你說得對,我是應該再拜訪拜訪孔老夫子的!
10月28日,早飯過后,眾人一起登上毛澤東的專列離開濟南,前往曲阜。他們以為毛澤東就是去看一下文化古跡,其實毛澤東心中另有所思。當時的毛澤東正值春秋鼎盛之際,人生實踐和思想都在巔峰。
02
在列車上,毛澤東和許世友等人聊天。聊文化方面,許世友和毛澤東差太遠,接不上話。聊打仗方面,許世友能插上幾句。聊到少林寺,許世友便侃侃而談:“到少林寺習武,由徒弟到出師要過三關:一是棍關;二是刀關;能打出去,和老師比武這是三關,不分勝負也算這關過了,就可以出師了!
聊到熱鬧處,毛澤東讓許世友“來幾手少林拳,我學一下!
許世友摘了帽子,脫了外衣,便開始表演少林拳。毛澤東也站起來,在后面比劃著學。場面非常融洽。
那年代從濟南到曲阜,需要途徑泰安和兗州。
專列抵達泰安車站時,一行人下車散步,遠眺泰山。
泰山在中國歷史文化上有著獨特的位置。歷史上大凡有點雄心的帝王,或巡獵,或封禪,都會和泰山有點聯(lián)系,以彰顯自己的功德。
毛澤東大有深意地對陪同人員說:“古代帝王登基之初,或外出巡獵,常到泰山一帶。有的在太平盛世,也要來泰山搞什么什么封禪大典。我們共產(chǎn)黨人和封建帝王相反,不信迷信,不相信那一套。我們來游山和他們的目的也完全不一樣,是游覽祖國大好河山嘛!”
泰山封禪,是農(nóng)耕文明周期的大事件。但是農(nóng)耕文明本身的局限性,也讓中國在近代落入深淵。對毛澤東來說,他接下來要做的事,是帶領中國在工業(yè)文明周期內(nèi)崛起。而工業(yè)文明周期內(nèi),包括泰山在內(nèi)的大好河山,不再屬于某一個階層,而是屬于全國人民。
隨后到兗州。那個年代火車不能直接到曲阜。毛澤東帶領眾人在兗州火車站旁邊的湯圓店里,簡單地吃了一碗湯圓;換乘汽車,徑往曲阜。沒有搞特殊的儀式,更沒有興師動眾,而是輕車簡從,悄然而過。
在去曲阜的汽車上,許世友央求毛澤東講一講曲阜的歷史文化。其實許世友本人對歷史文化不一定感興趣,但他知道毛澤東對歷史文化很感興趣、而且很樂于和別人分享。這就是許世友高明的地方,他看似粗枝大葉,其實很懂領導的心思。
見許世友如此好學,毛澤東也來了興致,點起一支香煙,悠然自得地講道,“東漢劉熙在《釋名》中對‘阜’的解釋是這樣說的:‘土山曰阜’,曲阜城東可不是有土山名叫做防山嘛。另外,東漢學者應邵又說,‘魯城之中有阜,委曲長七八里’,這,就是曲阜地名的來歷。在遠古時代,神農(nóng)氏曾在曲阜建都。這位神農(nóng)氏,就是炎帝,相傳他是繼伏羲為帝,在位60多年,后來讓位給弟弟黃帝?,曲阜的歷史悠久著呢!
許世友表示大開眼界。毛澤東又講了曲阜作為“奄國古都”的歷史,“伯禽就封,帶來了大量西周的禮樂典籍;而曲阜作為魯國王都存在了七百多年時間,深厚的文化沉淀孕育了以孔子、孟子為首的儒家學說。這些文化的痕跡,可以在孔林、孔廟、孔府找得出來。”
——這段講話印證了毛澤東對中國歷史文化了解之深厚,同時對儒家文化了解也極其深厚。了解了這些之后,就可以從側(cè)面證明后面他構(gòu)建中國工業(yè)文明周期意識形態(tài)的實踐。盡管他的實踐爭議頗大,但他一直在實踐。因為這件事,那個時代只有他能做到,而且必須去做。
03
暢快的聊天中,車輛不知不覺抵達孔廟大門口,曲阜縣委書記孔子玉已經(jīng)在等候。孔廟兩千年以來的參觀者中,毛澤東大概是最為獨特的一個。
在毛澤東之前的參觀者,不論王侯將相,還是書生士子,基本都是把孔子的思想當成金科玉律來尊崇,都是仰視者。毛澤東不同,他知道儒家思想已經(jīng)不能在工業(yè)文明時代指導國家前進。他尊重孔子個人的成績,以及思想的某些部分;但對孔子代表的儒家,則持有批判態(tài)度。
孔廟并不是一個簡單的廟,而是氣勢宏偉的建筑群,也是儒家在歷史上地位崇高的象征。
中國兩千多年燦爛的農(nóng)耕文明史上,現(xiàn)存的三大建筑群堪稱工程、文化與藝術的結(jié)晶,分別是:
孔廟
北京故宮
承德避暑山莊
這些建筑群早已名揚四海,在世界文明史上也非常有特色。
孔廟建筑群包括包括:
五殿
一閣
一壇
兩院
兩堂
十七座碑亭
毛澤東一行人走進東華門,首先看到玲瓏雅致的御碑亭(著名的十三碑亭)。
那也不是簡單的亭子,各朝各代皇帝立的石碑就有五十多處;放眼世界,也是獨一無二的存在,歷史文化價值不可估量。
穿過大成門到了杏壇。兩邊蒼碧的柏樹,朱紅色的廊柱,金色的屋頂,頭頂海藍色的匾額上,書有“杏壇”二字。
孔子玉向毛澤東介紹:“據(jù)史書記載,孔子周游列國返回魯國后,曾在杏樹下設壇講學,所以在孔廟修建了杏壇。”
從歷史層面來說,孔子在杏樹下講學也不是普通的講學,而是儒家和中國教育史上的一個重要節(jié)點。所以杏壇在儒家的地位,類似于釋迦摩尼悟道的菩提樹。
當然在毛澤東眼中,這些亭呀、碑呀都代表農(nóng)耕文明階段的統(tǒng)治階級,并不能代表廣大勞動人民群眾。
毛澤東的思想精髓是唯物主義,相信“人民群眾才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是推動歷史的根本性力量”。
中國輝煌的農(nóng)耕文明之所以在近代跌入低谷,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統(tǒng)治階級搞愚民政策、和基層勞動人民脫節(jié)。
中國的未來,是讓廣大基層老百姓走向歷史的前沿,才能再次實現(xiàn)崛起復興。
04
孔廟的主體建筑是大成殿。
前檐下的10根深雕盤龍石柱,兩兩相對,各具變化,無一雷同,造型優(yōu)美生動。那是孔廟獨有的石刻藝術,郭沫若曾贊美:“石柱盤龍二十株,大成一殿此尤殊。天公開物眼前是,梓匠何曾讀圣書。”
殿內(nèi)正中供奉著孔子的塑像,兩側(cè)則為顏回、曾參、子思、孟子的配象,在靠后的位置是十二哲人塑像。
毛澤東在宏偉的大殿中,眼見雕龍畫棟、祥云繚繞。他一邊欣賞古代建筑的精巧,一邊說:“‘大成’是孟子對孔子的評價。孟子把孔子和幾先圣先賢進行比較,找出了孔子的獨特之處,正是‘大成’!
隨后毛澤東在大殿中說了一段意味深長的話:“由于孔子的思想比較符合統(tǒng)治階級的胃口,歷代統(tǒng)治階級給孔子戴了很多高帽子,他的地位也越來越高。漢朝、唐朝、宋朝、元朝、清朝都對孔子有加封!
“孔夫子年年有進步,代代都加封啊!”
如果梳理一下歷史線條就會發(fā)現(xiàn):孔子從落魄知識分子到“萬世師表”的過程,其實就是中國農(nóng)耕文明從誕生走向成熟的過程。對孔子推崇到無以復加的清王朝,其實就是農(nóng)耕周期官僚機制最完善的一個朝代,也是中華民族落入低谷的時代。
我在《民國夢與民國》中講過,按照中國歷史縱向?qū)Ρ龋?strong>清朝的機制比歷史上任何一個王朝都完善。但如果按照歷史的橫向?qū)Ρ,機制完善的清王朝又是讓近代中國因錯過工業(yè)文明而落伍的罪魁禍首。
全球歷史的演變也反復證明了一個規(guī)律:當一個人被推到至高無上地位之時,往往不一定是好事。比方說中世紀的西方,宗教陰影壓倒一切。比方說現(xiàn)在拒絕改革的某些宗教統(tǒng)治的國家,基本都在苦苦掙扎。
大成殿的毛澤東,看的是孔子,想的其實是接下來的國家走勢。他應該能夠清晰地看到,中國想要在工業(yè)文明階段完成復興,需要一種新的意識形態(tài)。
05
離開孔廟之后,一行人去了孔府。
曲阜三孔,孔廟是靈魂,代表孔子在華夏的地位。
孔府和孔林是現(xiàn)實依托,代表世俗家族傳承。
孔府在孔廟的東邊,是孔子的嫡系世襲居住的府第。作為私人家族,經(jīng)過歷代興衰,延續(xù)千年之久,底蘊非常之深。
在中國歷史上,有過很多顯赫的王侯世家,但從沒有一家能如孔家這般長盛不衰。
如果要評歷史上的世家貴族,孔家絕對名列前茅。
孔子死后的第二年(前478年),魯國將其所居之堂屋“立為廟,歲時奉祀”。最初的孔廟和孔府是一處,初期的孔廟僅有孔子故宅三間,“內(nèi)藏孔子生前所用的衣冠、車服、禮器”。他的后裔在簡陋的故宅中奉祀孔子,依廟建宅。孔子的嫡系長支為奉祀孔子,原住在闕里故宅,稱“襲封宅”。
隨著孔子地位及其子孫官位的升高,孔氏住宅日益擴展。
三國曹魏時期,又在廟外“廣為屋宇,以居學者”,設教講學。
宋仁宗時代,開始擴建孔府,封衍圣公后,另建新第,稱衍圣公府。到北宋末期,孔氏后裔住宅已擴大到數(shù)十間。
金滅北宋后,孔府再次擴建。
明朝建立,朱元璋特命在闕里故宅以東重建府第。
后來又幾經(jīng)興衰,如今的孔府,主體部分是明清時所建。
孔府的興盛,某種意義上來說就象征著儒家的興盛。明清兩代,儒家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所以孔家也享受了無盡的殊榮。
孔子玉向毛澤東講解:
“宋仁宗時,把‘文宣公’改為‘衍圣公’。‘衍圣公’是我國封建社會享有特權(quán)最大的貴族。五代時箱單與五品官,元朝時提升為三品,明初為一品文官,地位僅次于丞相。到了清代,‘衍圣公’不但班列閣臣之上,還特許在紫禁城騎馬,在宮中的御道上行走!
“隨著孔家社會政治地位的提高,宅地也不斷擴大,而且是在歷代王朝支持下擴建的?赘凡季郑簴|面為‘東學’,有一貫堂等建筑;西路為‘東學’,有紅萼軒、忠恕堂等;中間前面為衙署,后面為內(nèi)宅,最后還有一個后花園!
聽到這些內(nèi)容,許世友不禁感慨:“孔家不愧為全國一號地主,一號貴族!”從這個評價中可以看出,許將軍看似文化程度不高,卻能抓住問題核心,一語道出了孔家的真實歷史地位。
相比孔府,孔林更能體現(xiàn)孔家兩千年的歷史傳奇。因為孔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專用墓地。地面的房屋會遭到風吹雨打,地下的墓穴卻更容易阻擋歲月的侵蝕。
孔子墓的形狀像一處隆起的馬背,四周是紅色的垣墻。墓前的巨碑篆刻,寫著“大成至圣文宣王墓”。
孔子墓東邊是他的兒子孔鯉的墓,南邊是他的孫子孔伋的墓。這種墓葬的布局在古代叫做“攜子抱孫”,寓意家族興旺。
孔子玉介紹:
“孔子死后,他的弟子把他葬在魯城北泗水之上。那時還是墓而不是墳,就是高土堆。到了秦漢時期,墳增高了,但只有少量的墓地和守林人。后來,隨著孔子地位的提高,孔林的規(guī)模也越來越大!
“孔林作為一處氏族墓地,兩千多年來埋葬從未間斷。這里有春秋之葬、秦漢之葬,每個朝代的墓葬都有。”
孔林已經(jīng)形成了10萬多株樹的規(guī)模,其中古樹就有2萬多株,林中盤根錯節(jié),根深葉茂,遮天蓋日。
聽了孔子玉的話,毛澤東總結(jié):“這個古墓群,不僅中國獨此一家,大概全世界也找不到啊!研究中國的墓葬文化,不用到別的地方,這一處就夠了!”
孔林才真正代表了孔氏家族兩千年以來不間斷的傳奇,也從側(cè)面反映出儒家在中國歷史上的興衰沉浮。
離開孔林之后,毛澤東便馬不停蹄地繼續(xù)考察了。與此同時,朝鮮戰(zhàn)場上的上甘嶺戰(zhàn)役還是炮火連天,西南剿匪的解放軍的腳步仍然沒有停歇。
06
曲阜一行,對毛澤東觸動頗多。對他那個級別的人來說,看一遍曲阜三孔,相當于重新梳理一次中國歷史的演變!鞘菍儆诿珴蓶|的特殊維度。
1952年之后,擺在毛澤東面前有幾個重大課題:
1、體制設計,1954年毛澤東主持起草了共和國第一部憲法。
2、搞系統(tǒng)化的工業(yè)化建設,大到國之重器兩彈一星,小到各種工業(yè)化設備,全面鋪開。到毛澤東去世之前,已經(jīng)給中國工業(yè)打下了一個堅實的基礎,為未來的改革開放奠定了最基本的條件。
3、意識形態(tài)落實。農(nóng)耕文明周期,儒家成為帝國的意識形態(tài),也是經(jīng)過漫長的歷史演變的。但是很顯然,儒家已經(jīng)不適合在工業(yè)文明周期內(nèi)繼續(xù)做主流意識形態(tài)。
中國在工業(yè)文明周期內(nèi)的意識形態(tài),只能是毛澤東思想。這里補充一句,毛澤東思想并非毛澤東一個人的思想,而是毛澤東代表的近現(xiàn)代革命群體的思想。這個思想的本質(zhì),就是要把中國從農(nóng)耕文明階段帶入工業(yè)文明階段,完成民族復興與國家崛起;并保證中國在工業(yè)文明周期之后的文明周期尋得先機。
所以在參觀曲阜三孔之后,毛澤東明白,要想鞏固共和國體制與完成工業(yè)體系建設,必須把毛澤東思想植入各行各業(yè)。如何辦到這些?并沒有先例可循。最后很遺憾,出現(xiàn)了不少頗具爭議的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