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謅施佬
隨著中國海軍的現代化建設全面展開,特別是新一代的導彈驅逐艦、護衛(wèi)艦開始進行批量建造之后,至少在中型水面艦艇的規(guī)模和現代化水面艦艇的數量上,中國海軍已經迅速從本世紀初的“僅有一小批現代艦船的近岸海軍”升格為“有現代化艦隊的近海海軍”,但對于立志走向大洋的中國海軍來說,航空母艦這樣的艦隊核心雖然必不可少,但卻長期是裝備體系中的一個“盲點”。
中國從上世紀70年代首次探討研制航空母艦的“707”項目開始,在90年代之前曾經組織了兩次自行研制航母的技術論證,第一次的論證意義更多在于給船舶工業(yè)系統(tǒng)和海軍做了一次有關航母的科學普及;第二次論證則是中國在1985年考察了澳大利亞退役航母“墨爾本”號之后,針對本國艦艇工業(yè)和航空工業(yè)有針對性的一次摸底。
當時的中國海軍并沒有完整建造一艘正規(guī)航母并為其配備艦載機的技術能力,而引進西方退役航母改建或者引進“鷂”式艦載機的設想在1989年之后在政治上也不再具備可能性。1995年,劉華清上將曾參觀一次國內國防成果展覽會,看到一個航母模型,大叫一聲“好,我就要這個東西!”,但90年代中國海軍有限的經費都用于驅護艦和潛艇力量的現代化和對臺軍事斗爭準備中,因此實際上也沒有建造航母的經濟能力。而這時候,后來被稱為引進烏克蘭的“三大艦”中最大的“瓦良格”號出現在了中國人眼前。
從“瓦良格”到“遼寧”艦
有關蘇聯海軍1143.6型重型載機巡洋艦“瓦良格”號在蘇聯時期的設計、建造和蘇聯解體后的停工,以及1993年“瓦良格”號停工后黑海造船廠廠長馬卡洛夫面對來訪的俄羅斯和烏克蘭兩國總理說出的一番需要“蘇聯、黨中央、國家計劃委員會、軍工委員會和九個國防工業(yè)部”才能建成該艦的“真相”,已經有無數的文章予以介紹。而這樣一艘航母從烏克蘭來到中國的經歷及其今日的處境,并非如同想象中一樣是“行云流水”輕松而來。
“瓦良格”號1992年年初停工后,與哈爾濱工程大學有業(yè)務交流的烏克蘭尼古拉耶夫造船學院和有教授向中方聯系,提議由中國接收該艦。中方得到消息后,在1992年3月初就派出了以造船工程學會、艦船研究院、國防科工委、總參謀部、海軍司令部、造船工業(yè)部門組成的考察團對尼古拉耶夫進行了為期3周的考察,仔細了解了“瓦良格”的情況。當時的考察團對于狀態(tài)良好,已經完工60%,大量設備已經安裝,許多設備已經在倉庫內的“瓦良格”的意見很一致:最好能夠將半成品的航母、船廠倉庫內的相關設備、技術圖紙資料以及建造航母的骨干力量全部引入國內,并在國內完成航母的建造。
但當相關結果和意見向上匯報后,雖然當時的領導層對于購買航母并無明確反對,但并未形成正面決策,反饋是航母采購事關重大,還要研究研究。不過在解放軍內部,關心中國航母發(fā)展的力量也一直在關注著這艘航母的情況。1995年5月,劉華清上將的秘書姜為民同志奉命帶隊前往烏克蘭公干,檢查引進燃氣輪機項目的執(zhí)行情況。劉副主席令曹剛川同志和賀鵬飛同志傳達指示:增加對“瓦良格”號的考察項目,仔細察看記錄,以鑒定其購買價值。由于烏克蘭當時經濟崩潰,尼古拉耶夫造船廠沒錢發(fā)放工資,廠內偷盜航母設備變賣成風,后來考察的“瓦良格”艦上設備狀況每況愈下,已經失去了1992年時那種“全部采購”后在國內續(xù)建的可能性。
之后有關“瓦良格”的采購則超出了正常的國家間采購形式,1997年開始由香港創(chuàng)律集團開始主導了采購行動。從1997年到1998年的一年多時間里,香港創(chuàng)律集團的子公司澳門創(chuàng)律旅游娛樂公司通過競標買下了“瓦良格”,并于1999年6月開始拖航回國。在經過被土耳其扣留,中國政府與土耳其進行長達一年半的交涉談判等風波之后,2001年11月,“瓦良格”號再度啟航,穿越土耳其海峽,于2002年3月抵達大連。
“瓦良格”號回國后,各方面組織專家對該艦進行全面的勘驗,在對船體結構、動力、電力、裝置、電子武器等各方面摸清底細的情況下進行了評估,盡管當時的“瓦良格”已非1992年時那樣的完好狀態(tài),但評估認為 “瓦良格”號仍然具備續(xù)建的可能。不過在當時的中國船舶工業(yè)部門內部,對于中國的第一艘航母該如何發(fā)展還有不同的意見。這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分歧,不在于是否以“瓦良格”的艦體設計作為中國航母的原型和基礎,而是是否要以“瓦良格”本艦直接開始續(xù)建一艘航空母艦。
當時的“瓦良格”艦盡管艦體主結構完好,動力系統(tǒng)主要設備也都沒有遭遇嚴重破壞,但已經在烏克蘭和土耳其以無人保養(yǎng)的狀態(tài)下放置了近10年,壽命多少受到影響;艦上的其他設備則已經基本無法使用,需要全部拆除;“瓦良格”原設計所需的蘇制備件也無從全面籌措,需要重新設計,但又限于原始設計的掣肘,無法完成所有需求;因此造船工業(yè)部門有意見認為,基于深入考察“瓦良格”后進行改進設計,重新建造一艘全新的航空母艦是最好的選擇。
不過后來的情況發(fā)生了變化,2003年9月14日,軍委主席江澤民同志登上了“瓦良格”號航母,參觀并詢問了情況。2003年9月,在海軍機關和船舶重工集團、中航一集團的組織下,進行了中國發(fā)展航空母艦的論證。2004年,總部和國防科工委向國務院和有關部門提交了續(xù)建“瓦良格”號航母的報告。而是否續(xù)建“瓦良格”號的問題就擺上領導人的面前,在軍委主席江澤民同志的支持下,2005年4月26日早上,“瓦良格”在大批拖輪的護航下,被緩緩地拖進了不遠處大連造船廠第一工場2003年竣工的30萬噸級船塢,“瓦良格”號航母續(xù)建工程當年正式啟動。
“瓦良格”號續(xù)建,采用了成熟國產設備和新研設備相結合的方式,盡量采用國內已有成熟設備和技術進行續(xù)建和改造,用一些新研制的設備系統(tǒng)來彌補空白。續(xù)建改造中,中國海軍修復了艦上的動力系統(tǒng),拆除了全部無用的俄式電子設施和武器系統(tǒng),并對艦艇內部艙室做出結構優(yōu)化和重新布置,同時,用國產有源相控陣雷達和電子戰(zhàn)系統(tǒng)等一系列國產電子設備,搭配自主研發(fā)的1130近程防御系統(tǒng)和紅旗-10近程艦空導彈系統(tǒng)以及反潛火箭深彈系統(tǒng),重構了艦上的電子設備和武器系統(tǒng)。
在飛行甲板布置上,15000平方米的飛行甲板設置了固定翼飛機跑道和數個直升機起降區(qū),并設置四道阻攔索和一道阻攔網,設置了光學助降系統(tǒng)、雷達無線電助降系統(tǒng)、外部指揮塔臺及降落指揮塔臺,此外還有調度區(qū)和多個勤務作業(yè)區(qū)。艦載機則以中航工業(yè)參照俄制蘇-33研制的殲-15作為戰(zhàn)斗機,同時配備直-8反潛機、直-8預警直升機和直-9搜救直升機。
為了配合航母的改造,測試和試驗,中國海軍還在廣州黃埔造船廠建造了排水量近2萬噸的88號生活保障船,用于保障參加實驗的艦員、專家、工程人員和設計者的生活起居;在武漢建造了等比例的水泥航母上層建筑,用于艦艇甲板調度的測試;在葫蘆島海軍機場設置了滑躍起飛平臺,供未來的艦載航空兵訓練。
2012年9月25日,經過十次海試后, “瓦良格”號航空母艦被中國海軍命名為“遼寧”艦,正式交付海軍。2012年11月22日,殲-15原型機首次在遼寧艦上進行著艦測試和起飛測試。2013年6月18日,殲-15再次在遼寧艦起降并進行首次駐艦飛行;同年,殲-15量產機被證實已經正式上艦服役。
2015年12月24日,新一批殲-15艦載戰(zhàn)斗機在海軍遼寧艦渤海某海域進行艦機融合訓練,艦載機駐泊數量、單日飛行架次、起飛和回收效率均有進一步提升,多批殲-15艦載戰(zhàn)斗機飛行員成功完成艦上起降并通過航母資質認證,標志著艦載戰(zhàn)斗機艦上起降技術從探索研究向部隊應用取得了關鍵性突破。
2018年5月24日,中央電視臺在軍事報道節(jié)目中公布中國航母艦載機突破了夜間起降技術。2018年5月31日,國防部新聞發(fā)言人證實,遼寧艦已經初步形成體系作戰(zhàn)能力。
航母護衛(wèi)與航母奶媽
在中國航母項目推進的同時,有關為航母提供直接護衛(wèi)任務的大型水面作戰(zhàn)艦艇的研制也提上了議程,大型驅逐艦的型號則被定為055型。2005年左右,055項目啟動預先研制,2009年12月20日,055型驅逐艦通過海軍立項審查,隨后開展研制,并在上海江南造船廠展開首艦建造。2017年6月28日,055型首艦在上海江南造船廠下水。在經過一年多的舾裝后,2018年8月,該艦進行了首次試航,并于2019年3月30日啟程前往青島,參加海軍建軍70周年紀念活動。目前,該型艦已經至少開工8艘,其中有3艘下水,1艘服役。
與中國很多型號一樣,055型也有一個可以上溯的歷史型號,那是1968年與051型導彈驅逐艦上馬時論證的代號為055的大型導彈驅逐艦。該型艦在上馬之時帶有濃厚的“躍進”色彩,最早計劃采用柴燃動力系統(tǒng),并配有門類齊全的武器,包括反潛深彈、反潛導彈、反潛魚雷、反潛直升機、反艦導彈、防空導彈、大小口徑火炮、三坐標雷達、綜合通信系統(tǒng)等。由于項目論證不充分,各類裝備都無法按照需求研制出來,雖然考慮過引進英國燃氣輪機和瑞典產的可變距槳,但后來因故未能延續(xù)下去,1981年,國防科委和國家機械委聯合決定,將055型導彈驅逐艦從正式型號研制改列為預先型號研究。
與最早的055型研制相比,本世紀的中國艦艇工業(yè)在全方位的裝備領域都取得了相當大的突破。動力系統(tǒng)上,隨著2004年完成第一階段國產化、2011年完成第二階段國產化,國產化率達到95%以上的GT-25000燃氣輪機的研制成功,大型導彈驅逐艦的動力系統(tǒng)有無問題已經完全解決,而著力提升GT-25000燃氣輪機可靠性的第三階段國產化工作,則又為055型使用全燃動力提供了更好的條件;武器系統(tǒng)上,隨著新一代大型通用垂直發(fā)射系統(tǒng)的應用成熟以及相應的海紅旗-9B艦空導彈,鷹擊-18A/B對面攻擊導彈的相繼研制成功,為大型驅逐艦承擔相應的作戰(zhàn)使命創(chuàng)造了條件,而多種新一代有源相控陣雷達系統(tǒng)以及相關綜合射頻技術的成熟,則為大型驅逐艦處理好電磁兼容與作戰(zhàn)性能提供了保障。
055型導彈驅逐艦艦長178米,寬21米,排水量超過13000噸,使用4臺GT-25000燃氣輪機作為主要動力,裝備112單元通用垂直導彈發(fā)射裝置,H/PJ-45型130毫米艦炮、1130近防武器系統(tǒng)、紅旗-10艦空導彈,可以搭載兩架直升機/無人機,艦上有多套不同波段的有源相控陣雷達,組成綜合射頻系統(tǒng),將諸如塔康天線、敵我識別器天線、超短波天線、數據鏈天線、導航系統(tǒng)天線和電子戰(zhàn)天線進行集成化、共形化和平板陣列化,統(tǒng)一整合到上層建筑和一體化隱身桅桿上。
在055項目出現之初,外界將該型驅逐艦單純視為052D系列導彈驅逐艦的放大,主要關注該艦增加的垂直發(fā)射系統(tǒng)帶來的戰(zhàn)斗力提升,以及從全燃動力取代柴燃交替動力提升驅逐艦機動性能,尤其是驅逐艦伴隨航空母艦編隊遂行作戰(zhàn)任務的能力。不過隨著有關055型相關細節(jié)以及解放軍新一代武器裝備研制計劃的披露,有關055型導彈驅逐艦的設計定位與扮演角色也有了更深刻的體現。
一方面,055型作為大型驅逐艦,在航母編隊中要承擔起類似美國海軍巡洋艦一樣的防空中樞作用,依靠先進的遠程有源相控陣雷達和綜合射頻系統(tǒng),與航母的艦載預警機一道進行空情監(jiān)控,為艦載機防空作戰(zhàn)提供情報支撐,同時依靠艦上大基數的遠程艦空導彈進行區(qū)域防空作戰(zhàn);另一方面,055型作為艦隊中具備能夠搭載大量導彈的型號,自然也要攜帶包括遠程超音速反艦導彈,遠程對陸攻擊巡航導彈以及未來將要服役的臨近空間高超音速反艦導彈等攻擊性武器,執(zhí)行對陸攻擊和遠程反艦作戰(zhàn)。從這樣的角度看,055型導彈驅逐艦顯然要在海軍中,尤其是中國海軍的航母編隊里擔當重要的位置。
另一型與航母緊密相關的大型艦艇,就是中國海軍專門為航母補給任務研制的901型綜合補給艦。該型補給艦的建造時間差不多就在903A型綜合補給艦開工之后不久,因此其用途并非單純的為補充海軍補給能力的不足,而是為航母編隊的作戰(zhàn)和訓練需求專門設計的重要產品。由于航空母艦噸位巨大,艦上有數千人規(guī)模的艦員和艦載機部隊成員,還有為數不少的艦載機需要進行保障,無論是單純的物資消耗量還是所需要的各類油水、給養(yǎng)、彈藥、物資、備件種類都要比一般的驅護艦編隊要大得多,且對物資補給的速度要求也更高。加上航母經常要保持20節(jié)以上甚至接近30節(jié)的高速航行,對伴隨編隊的綜合補給艦也提出了更高的航速需求。
滿足這一切的需求的901型補給艦的第一個特點就是噸位巨大,該型艦艦長241米,款32米,吃水10.8米,正常排水量46000噸,滿載排水量達到48000噸,遠超中國海軍此前批量裝備的903/903A型綜合補給艦,比當年從烏克蘭引進后續(xù)建的908型綜合補給艦也要大超過1萬噸;為了保持與航母編隊同步行動,該艦使用了功率巨大的柴油機組,保障其最大航速在20節(jié)以上;為了滿足航母編隊大量物資的轉運,901型補給艦內部的物資轉運系統(tǒng)采用了高度自動化的設備,確保整個轉運過程基本實現無人化和自動化,達成效率的最高;為了提升補給速度,901型補給艦的左右舷補給站設計并不完全對稱,專門用于為航母補給的左舷有2座干貨補給站和2座液貨補給站,右舷則為2座液貨補給站和1座干貨補給站。
從規(guī)格上看,該型艦已經完全超出了普通國家海軍的綜合補給艦,而與美國海軍的“供應”級、“薩克拉門托”級一樣是專門保障航母的“快速戰(zhàn)斗支援艦”,而這種艦型,全世界除了美國海軍外,此前還沒有人發(fā)展過。目前已經有兩艘901型綜合補給艦“呼倫湖”和“查干湖”相繼入役,在規(guī)模上足以支持中國海軍的航母編隊進行遠洋行動部署。
國產航母的進退緩急
早在上世紀80年代中國海軍規(guī)劃航母計劃的時候,就已經將搭載彈射起飛、阻攔著艦型艦載機的大型平甲板航空母艦作為本國航母的主要發(fā)展方向。因此雖然上世紀90年代引進“瓦良格”號并決定續(xù)建之后,出于加快航母研制進程,盡快形成戰(zhàn)斗力的考慮,“遼寧”艦選擇繼承蘇聯航母的發(fā)展道路,使用滑躍起飛、阻攔著陸形式。對應的殲-15戰(zhàn)機的研制也參照蘇-33。但無論是從充分發(fā)揮艦載機的作戰(zhàn)潛力來看,還是從增加航母艦載機出動數量和強度來看,彈射起飛的艦載機毫無疑問都要有更好的表現。也正因此,中國海軍在發(fā)展滑躍起飛艦載機的同時,從未完全停止過彈射起飛型艦載機的研制。
中國在上世紀80年代考察“墨爾本”號時接觸了蒸汽彈射器之后,本國關于蒸汽彈射器的研制探索就已經開始進行,而在新世紀電磁彈射器成為美國新一代航母的彈射系統(tǒng)的選擇之后,國產電磁彈射器的相關研制工作也隨即開始。使用彈射器起飛的殲-15艦載機則在殲-15戰(zhàn)機投入量產的同時有條不紊地展開了研制,為了承受彈射器起飛時巨大的牽引力和加速度,盡管理論上殲-15的主起落架可以直接承受彈射器的力量,但處于測試需要,試驗用的殲-15戰(zhàn)機進一步增強了起落架的強度。
按照船舶工業(yè)部門的一些看法,在完成“遼寧”艦續(xù)建工程之后,中國實際上已經掌握了6萬噸級航空母艦建造的全部關鍵技術,雖然在續(xù)建工程中并沒有涉及航母艦體的建造,“遼寧”艦的動力系統(tǒng)也是以蘇制動力系統(tǒng)為主體修復而來,但國內確實已經掌握了航母艦體相關的建造技術和材料技術,與蘇聯航母動力系統(tǒng)性能接近的蒸汽輪機動力系統(tǒng)國內也在051B/C的研制和對“現代”級相關設備進行技術摸底時也已經掌握。考慮到航母的技術難度大,產品復雜程度高,建造周期長且耗資昂貴,船舶工業(yè)的設想是“畢其功于一役”,直接上馬建造大甲板帶彈射器航空母艦。
但作為航母的使用者的中國軍隊而言,航母的選型和建造不是一個單純的技術問題,同時還是一個戰(zhàn)略問題,而在2010年前后的中國面臨的地緣戰(zhàn)略矛盾顯然還是相當突出:臺海區(qū)域的形勢雖然已經向中國大陸方向傾斜,但境外勢力可能的武裝干預不僅仍然存在,其強度還可能對臺海產生巨大的影響;朝鮮半島局勢依然撲朔迷離,且有進一步緊張化的可能……如果直接上馬彈射型航母,將導致該艦形成戰(zhàn)斗力時間過長,而同時海軍僅有的一艘“遼寧”艦無法滿足全部的需求。綜合這些考慮和軍委首長的意見后,建造一艘在“遼寧”艦基礎上全面實現國產化,同時進行一系列改進的航母也就提上了日程。
這就是被稱為002項目的首艘國產航母目前總體設計和技戰(zhàn)術指標的由來。首艘國產航母的整體尺寸與“遼寧”艦差距不大,整體結構雖然有所調整,但艦型、動力系統(tǒng)以及甲板的整體布局都沒有變化。針對此前“遼寧”艦的使用經驗,國產航母力所能及地縮短了艦島的長度,并調整了部分飛行甲板的邊緣輪廓,增大了飛行甲板的可用面積;調整了彈藥升降機的結構和數量;增設了甲板上的彈藥拋棄口;增大了航空艦橋,便利了艦上航空作業(yè)指揮……經過改進設計的國產航母于2013年11月開工,2015年3月開始塢內建造,并于2017年4月26日下水,2018年5月13日清晨,首艘國產航空母艦離開碼頭進行首次海試,截止今年4月22日,首艘國產航空母艦已經完成了5次海試,并在造船廠內完成了甲板防滑層的全面涂裝,距離服役只有一步之遙。
由于“遼寧”艦在此前的服役過程中,已經摸索了一整套航母和艦載機的訓練流程,中國海軍的艦載機部隊也已經正式組建并形成戰(zhàn)斗力,因此可以預見,有了“遼寧”艦的鋪墊,首艘國產航母在交付入列后的戰(zhàn)斗力形成過程可以大大縮短,而隨著第二艘6萬噸級航空母艦的服役,中國海軍也將正式成為實打實的世界第二海上作戰(zhàn)力量。更加令人振奮的,則是作為中國海軍航母發(fā)展的“階段性目標”,第二艘國產航母,也就是首艘使用彈射器的國產航空母艦也已經開工建造。
從第一任海軍司令租用農家漁船視察海軍部隊,到國家領袖檢閱海軍揚我國威,這一切的改編用了整整70年,比起那些依靠單純購買、胡亂規(guī)劃建造甚至依靠“積攢”發(fā)展起來的海上力量,有著強大船舶工業(yè)實力和經濟基礎作為后盾的中國海軍是一步一個腳印,穩(wěn)扎穩(wěn)打發(fā)展走到今天的。對于我們這一代目睹了中國海軍快速發(fā)展的人而言,未來雖然充滿挑戰(zhàn),但也無疑是令人憧憬的,畢竟我們正要見證一支強大的海軍力量,走向更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