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区中文字幕免费看,麻豆av天堂一二三区视频,无码人妻av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成人亚洲性情网站www在线观看,无遮挡啪啪摇乳动态图gif

 
 
關注手機移動微站
  
轉繁體
毛主席防止干部脫離群眾的論述與戰(zhàn)略性措施
   日期 2020-1-7 

望長城內外 · 2020-01-05 · 來源:烏有之鄉(xiāng)

毛主席一貫重視我們黨的建設特別是黨的干部隊伍建設,為了防止我們黨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脫離群眾,在建國以后,他先后作了許多重要指示和論述,并采取了一系例的具有戰(zhàn)略意義的措施。

毛主席防止干部脫離群眾的論述與戰(zhàn)略性措施

作者   望長城內外

“干部”一詞是外來語,用來指在國家機關和公共團體中起骨干作用的人員。1922年7月,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制定的黨章中,首次使用了“干部”一詞。從此以后,在中國共產黨和國家機關、軍隊、人民團體、科學、文化等部門和企事業(yè)單位中擔任一定公職的人員都稱為“干部”。《中國共產黨黨章》明確指出:“黨的干部是黨的事業(yè)的骨干,是人民的公仆”。這是對我國黨政干部本質特征所作出的科學概括,也是區(qū)別于任何剝削階段官吏的根本標志。

黨的十八大提出并在十九大上重申:目前,我們黨面臨著“四個危險”,即精神懈怠的危險,能力不足的危險,脫離群眾的危險,消極腐敗的危險。我認為,在這“四個危險”當中,最可怕的是脫離群眾的危險。這是因為,中國共產黨是植根于廣大人民群眾、為廣大人民群眾服務的黨,人民群眾是黨的力量的源泉,一旦脫離了群眾,就會精神懈怠,就會能力不足,就會消極腐敗,所以,脫離群眾的危險是“四個危險”當中最可怕的危險。

毛主席一貫重視我們黨的建設特別是黨的干部隊伍建設,為了防止我們黨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脫離群眾,在建國以后,他先后作了許多重要指示和論述,并采取了一系例的具有戰(zhàn)略意義的措施。毛主席的這些重要論述和措施,對于今天我們黨的建設特別是干部隊伍建設,仍然具有十分重大的指導意義。

一、建國以后毛主席關于防止干部脫離群眾的論述

在毛主席心目中,“群眾”是一個神圣不可侵犯的詞匯。他對群眾曾經用過“民眾”、“工農大眾”、“人民大眾”和“人民群眾”等不同稱謂。1942年,他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提出:“什么是人民大眾呢?最廣大的人民,占全人口90%以上的人民,是工人、農民、兵士和城市小資產階級!薄斑@四種人,就是中華民族的最大部分,就是最廣大的人民大眾。”新中國成立后,他又指出:“必須堅定地信任群眾的多數(shù),首先是工農基本群眾的多數(shù),這是我們的基本出發(fā)點。”他還強調:“要為大多數(shù)人民謀利益,為中國人民大多數(shù)謀利益,為世界人民大多數(shù)謀利益,不是為少數(shù)人……”。“黨群關系好比魚水關系。如果黨群關系搞不好,社會主義制度就不可能建成;社會主義制度建成了,也不可能鞏固!

由于干部是權力的載體,是黨和國家政策的執(zhí)行者,黨群關系主要體現(xiàn)在干群關系上,因此,毛主席始終關注干群關系并緊抓不放。他向來認為,融洽的干群關系,首先應當做到的就是“平等”,即領導干部必須尊重群眾,平等待人。平等是民主的前提,而民主是政權的保障。他厭惡“高貴”、“特權”,喜歡“普通”、“平等”。毛主席將這種平等的干群關系,建立在克服“官僚主義”作風,鏟除“貴族階層”之上,使廣大領導干部始終保持艱苦奮斗、密切聯(lián)系群眾的優(yōu)良傳統(tǒng),進而保證黨和國家的長治久安。

1956年11月,毛主席在中共八屆二中全會上語重心長地告誡與會者:“縣委以上的干部有幾十萬,國家的命運就掌握在他們手里。如果不搞好,脫離群眾,不是艱苦奮斗,那末,工人、農民、學生就有理由不贊成他們。我們一定要警惕,不要滋長官僚主義作風,不要形成一個脫離人民的貴族階層。誰犯了官僚主義,不去解決群眾的問題,罵群眾,壓群眾,總是不改,群眾就有理由把他革掉!

此后,毛主席又多次論述干群關系問題,并深刻指出:應當“以真正平等的態(tài)度對待干部和群眾。必須使人感到人們互相間的關系確實是平等的,使人感到你的心是交給他的”!叭藗兊墓ぷ饔兴煌,職務有所不同,但是任何人不論官有多大,在人民中間都要以一個普通勞動者的姿態(tài)出現(xiàn)。決不許可擺架子。一定要打掉官風!薄斑@個問題所以要特別提出來,是因為我們有些干部是老子天下第一,看不起人,靠資格吃飯,做了官,特別是做了大官,就不愿意以普通勞動者的姿態(tài)出現(xiàn)。這是一種很惡劣的現(xiàn)象。”“我們跟國民黨相反,他們是以一個貴族的姿態(tài)、老爺派頭在人民中出現(xiàn),我們是以一個普通勞動者的姿態(tài)在人民中出現(xiàn)!

20世紀60年代,毛主席大力倡導各級干部參加生產勞動、將軍下連隊當兵等制度。他認為:實行這樣的措施,“是使無產階級能夠和廣大勞動群眾聯(lián)合起來,實行民主專政的可靠保證”!笆刮覀兊母刹砍蔀榧榷、又懂業(yè)務、又紅又專,不是浮在上面,做官當老爺、脫離群眾,而是同群眾打成一片、受群眾擁護的真正好干部!

后來,他又要求領導干部“很好地解決上下級關系問題,搞好干部和群眾的關系。以后干部要分別到下面去走一走,看一看,遇事多和群眾商量,做群眾的小學生。在某種意義上說,最聰明、最有才能的,是最有實踐經驗的戰(zhàn)士”!叭罕娛钦嬲挠⑿郏覀儏s是幼稚可笑的,包括我。往往是下級水平高于上級,群眾高于領導,領導不及普通勞動者,因為他們脫離群眾,沒有實踐經驗!薄肮伯a黨基本的一條,就是直接依靠廣大革命人民群眾!

除了解決好干群關系問題,毛主席還十分關注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和冷暖安危,并把是否認真解決群眾的實際問題,看作是否切實反對和克服官僚主義,是否完全徹底為人民服務的檢驗標準。他認為,為人民服務,首先是要為這些“最基本群眾”即“大多數(shù)人民”服務。

僅以醫(yī)療衛(wèi)生工作為例,便可看出毛主席對人民群眾的體恤與關懷。新中國成立之初,毛主席就向全國發(fā)出了“動員起來,講究衛(wèi)生,減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的號召。1958年夏,毛主席讀了《人民日報》關于江西省余江縣消滅血吸蟲病的報道后,“浮想聯(lián)翩,夜不能寐”,“遙望南天,欣然命筆”,一口氣寫下兩首七律:《送瘟神》,將他體貼、關愛普通群眾的心態(tài)表現(xiàn)得鮮活感人。

1960年3月,毛主席親自為黨中央起草了《關于衛(wèi)生工作的指示》,其中特別強調開展衛(wèi)生工作的意義。指出:“環(huán)境衛(wèi)生,極為重要,一定要使居民養(yǎng)成衛(wèi)生習慣,以衛(wèi)生為光榮,以不衛(wèi)生為恥辱。”“把衛(wèi)生工作看作孤立的一項工作是不對的。衛(wèi)生工作之所以重要,是因為有利于生產,有利于工作,有利于學習,有利于改造我國人民低弱的體質,使身體康強,環(huán)境清潔,與生產大躍進,文化和技術大革命,相互結合起來,F(xiàn)在,還有很多人不懂這個移風易俗、改造世界的意義。因此必須大張旗鼓,大做宣傳,使得家喻戶曉,人人動作起來。”從那個年代過來的人,至今還記得當時流行的“以衛(wèi)生為光榮,以不衛(wèi)生為恥辱”、“移風易俗、改造世界”等標語口號。這些口號通俗易懂,深入人心,深深包含了毛主席為使人民群眾身體健康所傾注的心血。

1965年6月,毛主席批評衛(wèi)生部門的工作只注重為占全國人口15%的城市服務,為其中的領導干部服務,而忽視了占全國人口85%的廣大農民的醫(yī)療和健康。據(jù)此,他要求衛(wèi)生部門“把醫(yī)療衛(wèi)生工作的重點放到農村去”。根據(jù)毛主席的指示,各級衛(wèi)生部門定期分批組織城市醫(yī)療隊下鄉(xiāng),為廣大農民看病;城市高干醫(yī)院設置普通門診,對一般患者開放。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當時城鄉(xiāng)普通群眾看病難的狀況,受到普遍擁護和歡迎。

建國以后,毛主席關于防止干部脫離群眾的這些論述,充分體現(xiàn)了他的生命本色和政治本色,體現(xiàn)了他無比熱愛人民群眾的“赤子情懷”。在長期的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正是因為以毛主席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心中時刻裝著人民群眾,堅持走群眾路線,我們的革命斗爭才會取得勝利,我們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才能得到人民群眾的堅定支持和擁護,這既是歷史的結論,也是歷史給予我們永遠的啟示。

二、建國以后毛主席為防止我們黨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脫離群眾所采取的戰(zhàn)略性措施

1、干部參加勞動

干部參加體力勞動,是中國共產黨自井岡山時期就形成的一個優(yōu)良傳統(tǒng)。新中國成立后,如何使原有的干部隊伍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更好地適應新中國建設的需要,是擺在以毛主席為首的黨中央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為了防止干部出現(xiàn)官僚主義的傾向,毛主席想了不少辦法,除了開展經常性的整黨整風外,他特別強調讓干部參加體力勞動,希望干部以普通勞動者的姿態(tài)出現(xiàn),“使相當大的一批干部回到生產中去”,以克服不愿意與群眾同甘共苦的“危險傾向”。

1957年4月27日,毛主席起草的《中央關于整風和黨政主要干部參加勞動的指示》下發(fā)全黨,提倡“縣區(qū)鄉(xiāng)三級黨政主要干部,凡能勞動的,每年抽一部分時間下田參加生產,從事一小部分體力勞動。縣以上各級黨政軍主要干部(不是一般干部),凡能勞動的,也要這樣做,每年以一部分時間,分別下田、下工場、下礦山、下工地或者到其他場所和工人農民一道從事可能勝任的一小部分體力勞動(哪怕是很少一點)!毛主席指出:“這樣一來,黨和群眾就打成一片了,主觀主義、官僚主義、老爺作風,就可以大為減少,面目一新。”同日,經毛主席修改的中共中央《關于整風運動的指示》強調,要使領導干部參加體力勞動的辦法“逐步地形成為一種永久的制度”。5月15日,經毛主席審定,中共中央《關于各級領導人員參加體力勞動的指示》登載于《人民日報》上。1958年2月28日,中共中央發(fā)出《關于下放干部進行勞動鍛煉的指示》。9月2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fā)出《關于干部參加體力勞動的決定》。一個個文件的發(fā)出,使大家認識到干部參加體力勞動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毛主席等黨和國家領導人以身作則,積極參加體力勞動。1958年5月,毛主席和周恩來、劉少奇、朱德等到十三陵水庫工地參加義務勞動。毛主席裝土,劉少奇砸夯,周恩來拉車,朱德挑擔。后來,周恩來又率領中央和國家機關各部門領導及部分司、局負責人到十三陵水庫工地參加勞動。中央領導帶頭參加體力勞動,對干部參加體力勞動起到了率先垂范的作用。1960年冬,中央國家機關又組織萬名干部下放基層勞動。

毛主席之所以在20世紀50年代中期提出干部應參加體力勞動的要求,當時的國際背景變化也是一個重要因素。在1956年蘇共二十大以及隨后召開的各國共產黨會議上,赫魯曉夫公開挑起中蘇爭端。這一年,波蘭和匈牙利先后發(fā)生群眾走上街頭抗議政府的重大事件。這些事件的連續(xù)出現(xiàn),使毛主席對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感到憂慮,并對如何加強各級干部與人民群眾的聯(lián)系進行了深入思考。前車之鑒,后事之師。毛主席提出干部應該參加體力勞動,正是防止干部特殊化、密切干群關系的一個重要舉措。

1958年7月底,蘇共中央第一書記赫魯曉夫秘密訪華期間,雙方除了在“聯(lián)合艦隊”、“長波電臺”等問題上發(fā)生了激烈爭論外,毛主席與赫魯曉夫在干部是否應參加體力勞動的問題上也出現(xiàn)了分歧。毛主席介紹說,中共中央現(xiàn)在要求干部參加體力勞動,并規(guī)定中央委員每年要有四個月到各地搞調查研究。赫魯曉夫不贊成干部參加體力勞動,他說:“拿我們費德林來說吧,他是外交部副部長,他每天需要了解世界上發(fā)生的各種事情。如果讓他脫離外交部的工作,把他下放勞動半年,他回來后就會感到落后了。因此需要拿出相當長的時間來補課,來研究這半年來國際上出現(xiàn)了什么新問題,外交部半年來做了什么工作,等等!睂τ谥泄驳倪@些做法,赫魯曉夫表示很不理解。直到20世紀60年代中期,他還對訪蘇的阿爾巴尼亞領導人謝胡說,讓干部把時間浪費在體力勞動里,得不償失。

在我國,干部參加體力勞動的做法一直堅持到20世紀70年代末。實踐證明,通過干部參加體力勞動,激發(fā)起廣大干部熱愛勞動人民的情感,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加強了執(zhí)政黨的作風建設,增強了黨在全國人民中的凝聚力和感召力,也培養(yǎng)了良好的社會風氣。因此,艱苦奮斗、樂于奉獻成為毛澤東時代的風尚,理想閃光、意氣風發(fā)成為毛澤東時代的印記。

2、依靠群眾對干部進行監(jiān)督

1945年7月,黃炎培等6位國民參政員訪問延安。在他們將要回重慶時,毛主席問黃炎培有什么感想,黃炎培坦率地說:“我生六十多年,耳聞的不說,所親眼看到的,真所謂‘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團體,一地方,乃至一國,不少單位都沒有跳出這周期率的支配力。大凡初時聚精會神,沒有一事不用心,沒有一人不賣力,也許那時艱難困苦,只有從萬死中覓取一生。既而環(huán)境漸漸好轉了,精神也就漸漸放下了。有的因為歷史長久,自然地惰性發(fā)作,由少數(shù)演變?yōu)槎鄶?shù),到風氣養(yǎng)成,雖有大力,無法扭轉,并且無法補救。也有為了區(qū)域一步步擴大,它的擴大,有的出于自然發(fā)展,有的為功業(yè)欲所驅使,強求發(fā)展,到干部人才漸見竭蹶、艱于應付的時候,環(huán)境倒越加復雜起來了,控制力不免趨于薄弱了。一部歷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榮取辱’的也有?傊疀]有能跳出這周期率。中共諸君從過去到現(xiàn)在,我略略了解的了。就是希望找出一條新路,來跳出這周期率的支配。”

毛主席聽了他這番話后,回答說:“我們已經找到新路,我們能跳出這周期率。這條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讓人民來監(jiān)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

建國以后,毛主席十分重視發(fā)動和依靠群眾對干部進行監(jiān)督。如1951年底至1952年10月在全國黨政機關工作人員中開展的“三反”(反貪污、反浪費、反官僚主義)運動;1957年4月至1958年8月在全黨進行的以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為主題,以反對官僚主義、宗派主義和主觀主義為內容的整風運動;1963年至1966年上半年在全國城鄉(xiāng)開展的社會主義教育運動即“四清”運動,以及后來的文革運動,都發(fā)動群眾向各級黨組織和干部提出批評建議。雖然這些運動不同程度地出了一些偏差,但是毛主席重視發(fā)動和依靠群眾對干部進行監(jiān)督的初衷是好的。后來蘇共亡黨亡國的教訓也充分證明,脫離群眾監(jiān)督的執(zhí)政黨必然會走向垮臺。

3、選拔優(yōu)秀工農干部進入各級領導層

建國以后,為了加強干部隊伍建設,根據(jù)毛主席的提議,我們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領導班子配備實行“老中青三結合”;選拔一些有文化、有培養(yǎng)前途,但缺乏實際工作經驗的干部,包括一些大學畢業(yè)生到基層任職鍛煉;選調一些年紀較輕、政治素質較好,但文化較低的工農干部到大中專院校進修;選拔一些優(yōu)秀的工農干部進入各級領導層特別是參加省部級以上的領導班子等等。

這些措施特別是選拔優(yōu)秀工農干部進入各級領導層的做法,對于防止各級領導干部脫離群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這是因為 ,即使是普通工人農民出身的干部,離開基層的時間長了,對基層情況的了解也會越來越少,與基層群眾的距離也會越來越大,雖然每年下基層調研也能了解一些基層情況,但都是很有限的,而且時間一長,在決策時就會自覺或不自覺地從干部群體自身的利益出發(fā)來考慮問題。如果在各級領導層配備一些優(yōu)秀的工農干部,這些干部每年以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的時間在基層工作,并參加領導層對重大事項的決策,作為基層群眾在黨政機關的代表,這樣就能夠較好地避免在對重大事項決策時損害基層群眾的利益。然而毛主席提議的這項措施,只實行了不到10年,就在20世紀80年代初完全廢止了。

三、蘇共亡黨亡國的教訓反證了毛主席防止干部脫離群眾的論述與戰(zhàn)略性措施的正確性

十月革命以后,布爾什維克黨掌握了國家政權。列寧一開始也曾經試圖通過人民選舉、設立工農檢察院等方式來防止和克服官僚主義與官僚特權。但是,當時俄國社會的現(xiàn)實表明,在封建落后的俄國實行人民直接選舉只能是一種政治理想。為此,列寧不得不進行政治的妥協(xié),采取干部委任制的方式以應對國內國外的嚴峻形勢。其后,經過斯大林的努力,以任命制為核心的蘇聯(lián)干部制度正式確立并逐漸鞏固起來。在列寧時期,干部來源有三個:一是職業(yè)革命家,二是從優(yōu)秀工農兵群眾中選拔社會管理人才,三是留用舊政權的軍政官員。

在斯大林時期,蘇維埃俄國在30年代建立了官階等級名錄制度。這項制度明顯是借鑒了沙俄時期的“官階表”制度。沙俄時期的“官階表”制度,將全國官職分為軍事、行政、宮廷三類,每類又分為14級。蘇聯(lián)的官階等級名錄制度也將領導干部分為14級,但規(guī)定高級領導干部的職務在任何時候都不能由子女來繼承。在官階等級名錄制度的基礎上,形成了官階等級名錄制度體制,即掌握干部、控制機關、把握權力的機制,它實際上是蘇聯(lián)黨和國家政治體制的核心。官階等級名錄制度的實質是黨的領導機關從上到下控制著所有干部的任命。官階等級名錄制度的核心是黨的官階等級名錄制度,在戈爾巴喬夫改革之前,僅列入黨的官階等級名錄制度的總人數(shù)就達50萬人。此外,列入所有行政管理領域的官階等級名錄制度的官員總數(shù)共計約100萬人,包括行政、經濟、軍隊、外交等官員和工會、婦女、共青團等社會組織的領導人。

在赫魯曉夫時期,實行了干部的輪換制和任期制。這兩項措施雖然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由于赫魯曉夫主觀隨意性大,政策反復多變,實行的干部政策造成了干部隊伍的不穩(wěn)定,觸動了一些干部的既得利益,失去了眾多領導干部的支持,這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赫魯曉夫的下臺。

到了勃列日涅夫時期,強調干部隊伍的穩(wěn)定,結果導致干部制度僵化,出現(xiàn)了領導干部職務終身化、干部隊伍老化和領導干部的特權待遇不斷擴大等問題。在勃列日涅夫執(zhí)政后期,集中的權力和享受的特權將領導干部集合成一個特殊的群體——官僚特權階層。據(jù)俄羅斯學者估計,這個官僚特權階層有50萬至70萬人,加上他們的親屬,共有約300萬人。特權的形式多種多樣,包括高級職務津貼,免費或折價的住房、別墅,特供商品等等。由于職位帶來了特權,買官賣官的腐敗現(xiàn)象也隨之產生。勃列日涅夫時期的干部,一般都具有高等教育的學歷或高級專業(yè)技術職稱,但他們已經喪失了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對于他們來說,馬克思主義的意識形態(tài)不過是經常掛在嘴邊的空話。

戈爾巴喬夫上臺以后,領導干部的特權待遇仍然保留,官僚特權階層的范圍有所擴大。有的俄羅斯學者學者認為,這個時期,官僚特權階層加上他們的親屬,約占當時蘇聯(lián)總人口(2.845億)的3%,計850余萬人。蘇聯(lián)解體后,蘇聯(lián)時期的財富管理者搖身一變,成了俄羅斯等原蘇聯(lián)加盟共和國社會財富真正的占有者。

蘇聯(lián)由于權力的集中和特權的擴大,最終形成了官僚特權階層。這個階層以權力和特權為紐帶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完全脫離了普通民眾,失去了民眾的認同與支持,民眾也就以冷漠的態(tài)度來看待這個階層的榮辱興衰。所以,蘇共的亡黨亡國也就毫不奇怪了。

有人認為,蘇共亡黨亡國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實行干部(官員)的委任制,即所有干部(官員)都是由上級任命的,而不是由民眾選舉產生的。我認為,這不是蘇共亡黨亡國最根本的原因,因為世界上大量的事實證明,上級任命的干部(官員)不一定就是壞的,民眾選舉的官員也不一定就是好的,例如,希特勒和陳水扁就是靠民眾選舉上臺的。

其實,蘇共亡黨亡國最根本的原因是蘇共始終沒有解決好黨內外的群眾監(jiān)督的問題。對于黨的領導干部要接受群眾監(jiān)督的問題,列寧早在布爾什維克黨奪取政權之前就已經意識到。他指出,黨的上層領導“要受黨的‘下層’,受全體加入黨的有組織的工人的監(jiān)督和領導”( 列寧全集第12卷P130,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他還說,“在人民群眾中,我們畢竟是滄海一粟,只有當我們正確地表達人民的想法,我們才能管理。否則共產黨就不能率領無產階級,而無產階級就不能率領群眾,整個機器就要散架!( 列寧全集第43卷P109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在列寧看來,布爾什維克黨(共產黨)是由黨的領導干部與廣大的普通黨員所組成的,黨的領導層在作重大決策時,要受廣大的普通黨員的“領導”,也就是要廣泛地聽取廣大普通黨員的意見,充分代表他們的意志;此外,黨的領導層還要時刻接受廣大普通黨員的監(jiān)督。只有這樣做,黨才能真正代表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才能率領無產階級和廣大人民群眾不斷奪取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yè)的勝利。

可是從斯大林時期開始,蘇共的領導干部就逐漸脫離了黨內外的群眾監(jiān)督。由于在蘇共執(zhí)政的前幾十年,蘇共的高層領導大都是老布爾什維克,具有較強的共產主義信念,因此,在那個時期,蘇共雖然也犯過一些錯誤,但蘇共高層領導在主觀上還是積極想為蘇聯(lián)的廣大人民群眾謀幸福的。例如斯大林,雖然也犯有一些過失和錯誤,但他從不以權謀私,為了國家利益,他在衛(wèi)國戰(zhàn)爭期間斷然拒絕了希特勒提出的用被蘇軍俘虜?shù)脑獛洷1R斯換回他被德軍俘虜?shù)膬鹤拥囊蟆?strong>因此,在斯大林時期,蘇聯(lián)黨和國家的基本航向還是向著共產主義的。

然而到了赫魯曉夫時期,蘇聯(lián)這條船的航向開始右偏,在國內搞“全民黨”,在國際上與帝國主義妥協(xié)。到了勃列日涅夫時期,蘇共高層領導的共產主義理想信念也就逐漸喪失了。在他們的頭腦里,人民群眾的份量越來越輕,而個人和官僚階層的份量卻越來越重。上行下效,蘇聯(lián)的各級黨政領導干部也都蛻化變質,最后形成了官僚特權階層。

十月革命以后,在當時國內外極其復雜的環(huán)境下,蘇聯(lián)共產黨(布爾什維克黨)為了鞏固新生的紅色政權,將權力高度集中于黨的領導層,并相應地建立了高度集中的干部制度。這種高度集中的干部制度在蘇聯(lián)的發(fā)展歷程中,曾經起到了十分重大的積極作用。但是,由于蘇共始終沒有解決好黨的下層監(jiān)督和領導黨的上層,人民群眾對黨進行監(jiān)督的問題,因而“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蘇共的干部制度逐漸成為體制性障礙,最后導致蘇聯(lián)的各級黨政領導干部蛻化變質,成為嚴重脫離人民群眾的官僚特權階層。

1989年前后,蘇聯(lián)國內曾經做過一個“蘇聯(lián)共產黨究竟代表誰”的民意調查,結果認為蘇共代表勞動人民的只占7%,代表工人的只占4%,代表全體黨員的只占11%,而認為代表官僚、干部、機關工作人員的竟達85%。《蘇維埃俄羅斯報》的政論家謝爾蓋曾經寫道, “由于種種神秘不解的原因,在俄羅斯工人群眾之間,醞釀了一種信念,認為摧毀蘇維埃制度并放棄與蘇共的團結一致將對人們有利。人們?yōu)槭裁磿@么想?————這是一個千古之謎。目前沒有誰給這個謎作了明確的解釋。”謝爾蓋不解地說,“看來……是一些正常的人……而現(xiàn)在卻像盲人一樣,蹣跚地走向深淵!庇捎谔K聯(lián)的干部只對上級負責,他們的頭腦里首先想到的是個人和官僚階層的利益,對民眾的意愿和要求漠然視之,干部的特權和腐敗拉大了同民眾的距離,黨群關系破裂,結果蘇共代表的只是官僚干部。因此,在蘇共垮臺和蘇聯(lián)解體的危機時刻,蘇聯(lián)民眾也就冷眼旁觀,或是為之歡呼。

而作為蘇聯(lián)共產黨代表的蘇聯(lián)干部也沒有對蘇共和蘇聯(lián)的敗亡加以抵制,而是趁機進一步追逐權力和私利。在蘇聯(lián)解體后的俄羅斯精英構成中,最高領導中來自蘇聯(lián)官僚特權階層的占75%,政黨精英中占57%,地方精英中占82%,政府中占74%,商界精英中占 61%,總體占69%。很明顯,由于蘇共始終沒有解決好黨內外的群眾監(jiān)督的問題,因此,蘇聯(lián)的干部制度不僅沒有選拔造就出共產主義事業(yè)的接班人,反而培養(yǎng)造就了蘇共和蘇聯(lián)的掘墓人。

認真分析蘇共亡黨亡國的慘痛教訓,使我們在今天更加深刻地認識到毛主席生前關于防止干部脫離群眾的論述與他所采取的戰(zhàn)略性措施的必要性、重要性和正確性。也讓我們不由地在內心里發(fā)出贊嘆:還是毛主席他老人家站得高、看得遠、想得深。毛主席當年的這些重要論述和措施,對于今天我們黨的建設特別是干部隊伍建設,仍然具有十分重大的指導意義。我們黨只有堅持按照毛主席所開創(chuàng)的解決黨內外群眾監(jiān)督問題的道路繼續(xù)進行不懈的努力和探索,才能真正克服和戰(zhàn)勝“四個危險”,防止重蹈蘇共亡黨亡國的覆轍。


   關注 4542    返回
韓毓海:讀懂了毛澤東的《論持久戰(zhàn)》,就讀懂了今
毛澤東:關于西藏平叛的講話
 
 
關注官方手機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