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02來源:央視網
導 讀
“這次沒有需要我們處理的問題” ,葉培建欣慰地說,嫦娥五號是迄今為止我國最復雜的航天器,但從發(fā)射到返回沒有發(fā)生過一個問題,非常圓滿。
飛控專家組雖然“沒事干”,但也起到支撐作用!澳昵嗳苏f只要看到我坐在那個地方,看到我笑瞇瞇地喝咖啡,他們心里就放心了 !
從2020年11月24日凌晨4點30分起飛,到12月17日凌晨1時59分返回器成功著陸,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研制的嫦娥五號探測器實現(xiàn)了地球外天體采樣、地球外天體起飛、帶著所采樣品安全返回地球等 中國航天史上的多個首次 。
23天的飛行時間里,“人民科學家”、來自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的嫦娥五號探測器總指揮總設計師顧問葉培建院士和眾多航天人經歷了一個個不眠之夜。
封面圖片 | 央視《面對面》之《葉培建:探月的腳步》
為祖國爭取一個
創(chuàng)造“人類首次”的機會
20年前,中國啟動探月工程的論證,當時55歲的葉培建開始從事探月事業(yè)。2004年初,我國探月工程批準立項,正式進入實施階段,分為“繞、落、回”三個階段。葉培建擔任 嫦娥一號衛(wèi)星總設計師兼總指揮 。
在探月工程中,單號星是主星,雙號星是備份星。嫦娥一號的任務圓滿成功后,有人出于“節(jié)約”,不主張繼續(xù)發(fā)射嫦娥二號。但葉培建在討論會上據(jù)理力爭: “中國探月要走下去,還有很多事情要做。(產品)已經做好了,再花點錢獲得更多的科學成果、更多的工程經驗,有什么不好?”
主持會議的負責同志聽后當即決定: “今天不討論嫦娥二號打不打的問題,只討論怎么打好的問題!
2010年國慶節(jié),嫦娥二號發(fā)射成功,中國不僅在探月成果上更進一步,還為后續(xù)二期落月任務奠定了基礎。
三年之后的2013年12月,嫦娥三號探測器順利完成落月任務,其備份星嫦娥四號沒有再陷入是否發(fā)射的爭議,但對其執(zhí)行怎樣的任務卻存在分歧。有人認為,嫦娥四號無需冒險,落在月球正面更有把握,而葉培建則主張,嫦娥四號要邁出人類尚未邁出的那一步。
“我覺得嫦娥三號已經落到正面了,月球背面沒人去過,所以我就 堅持要落到背面去 。”葉培建再次據(jù)理力爭:“ 那天就要寫決議了,我說如果你們落正面,我不簽字 。領導也很開明,說我們再研究研究,經過研究就決定落在背面。”
2019年1月3日10時26分,中國嫦娥四號探測器代表人類航天器首次實現(xiàn)月球背面軟著陸,并通過“鵲橋”中繼星傳回了世界第一張近距離拍攝的月背影像圖。
“對我們的發(fā)展道路、技術路線,要敢于說真話! 葉培建說,嫦娥四號任務成功后,某強國的航天機構負責人表示: “從此以后我們不能說中國人只會跟著干了,他們也干了我們沒干過的事情!
“喝咖啡、沒事干”的專家
讓年青人安心往前闖的后盾
作為國家重大航天工程領軍人物,葉培建在 質量 上對團隊要求 極為嚴格 。“航天領域有一句話叫 100-1等于0 。我產品做得再好,其中一個小部分沒有做好,就可能導致失敗。所以我要求我們每一個設計師做每一件事情,都要 如履薄冰、如臨深淵 。你不這么看待,輕描淡寫、掉以輕心,就很可能失敗。所以說 責任大于天 。”
嫦娥五號任務從發(fā)射升空,到抵達月球采集月球物質,再由月面點火起飛,從月球軌道返回地球,很多關鍵節(jié)點都在夜間發(fā)生。75歲的葉培建擔任飛控專家組組長,也在崗位上堅守。但如果發(fā)生問題,不管是白天黑夜,專家組要在極短的時間里頭幫助拿主意、想辦法。
“這次沒有需要我們處理的問題” ,葉培建欣慰地說,嫦娥五號是迄今為止我國最復雜的航天器,但從發(fā)射到返回沒有發(fā)生過一個問題,非常圓滿。
飛控專家組雖然“沒事干”,但也起到支撐作用。“年青人說只要看到我坐在那個地方,看到我笑瞇瞇地喝咖啡,他們心里就放心了 !
2017年1月,為表彰葉培建在空間科學技術領域的卓越貢獻,國際天文學聯(lián)合會將編號“456677”的小行星命名為 “葉培建星” 。2019年9月17日,葉培建獲授 “人民科學家” 國家榮譽稱號。
我們2003年給中央寫的報告中規(guī)劃:在 2020年 前完成‘繞、落、回’三步走。我們進度沒拖,經費沒有超,指標沒有降 。各國的航天任務中拖進度、超經費的比比皆是。我們這三步按計劃做到了,而且還 超額完成 了。”
為什么中國探月工程能在那么難的情況下、在有限的時間、用有限的錢完成既定的任務?
葉培建說, 熱愛祖國、無私奉獻的精神十分關鍵。他認為,在航天“三大精神”中,“ 最根本就是熱愛祖國、無私奉獻 !如果工程沒有按預定計劃執(zhí)行,就沒有兌現(xiàn)對祖國的莊嚴承諾。航天人“喜歡為國家做事情,做得越多越好!
微薄的留學生活費
“40名工人‘不吃不喝’”才供得起
1945年,葉培建出生在江蘇泰興的軍人家庭。父親早年投身革命,參加過抗日救國運動、解放戰(zhàn)爭和抗美援朝戰(zhàn)爭。在抗美援朝戰(zhàn)爭中,父親親歷了 美國飛機的囂張和瘋狂 。高中畢業(yè)后,葉培建本想學習外交,但父親的一句“你學工科,學航空”為葉培建指明了職業(yè)方向。大學畢業(yè)后,葉培建被分配到航天部衛(wèi)星總裝廠任技術員,從此與中國航天事業(yè)結緣。
1978年恢復高考后,葉培建順利考取了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和五院502所兩個研究生,后來又通過了出國資格外語考試,赴瑞士留學7年。獲得科學博士學位后,他就和妻子一同回到中國。瑞士風光秀麗、氣候宜人,很多人都問葉培建,“那邊條件那么好,你們倆怎么回來了?怎么進行思想斗爭的?”但在葉培建心里, 回國不需要思想斗爭。
葉培建留學的生活費是 每月 600法郎 ,這在當時的瑞士是一個很小的數(shù)字,連瑞士 難民的救濟金都已達到每月800法郎 。“可我算了一下,600法郎在當時也相當于國內40名工人‘不吃不喝’才能供我,我就知道自己肩上擔子有多重!
在瑞士留學期間,葉培建曾到日內瓦世界知識產權總部參觀。當時,在一樓大廳,各個國家都展出一樣代表自己國家知識產權的東西。美國展出的是 “一片月亮(a piece of the moon)” ,中國展出的是一個景泰藍花瓶。
從瑞士學成歸國后,葉培建進入五院,主要負責衛(wèi)星測試地面設備研發(fā)和航天信息化工程。1996年,葉培建開始擔任資源二號衛(wèi)星總設計師兼總指揮。
從事探月任務后,葉培建有一次赴瑞士參會,故地重游,來到日內瓦世界知識產權總部。“美國人還在那兒展出‘那片月亮’,我就把照片拍下來,回來發(fā)給我們每一個主任設計師。我說 我們中國也要拿回月亮來,就靠你們了。月壤能不能拿回來是代表一個國家的科技水平,我們現(xiàn)在做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