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区中文字幕免费看,麻豆av天堂一二三区视频,无码人妻av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成人亚洲性情网站www在线观看,无遮挡啪啪摇乳动态图gif

 
 
關注手機移動微站
  
轉繁體
首頁   中印關系  
RCEP正式生效,退群的印度咋樣了
   日期 2022-2-10 

RCEP正式生效,退群的印度咋樣了

原創(chuàng) 遠川出海2022-02-09 云阿云智庫•中印關系

導讀:實事求是地說,莫迪的確也干出一些成績。印度鐵路和公路網不斷擴大,德里-孟買貨運走廊即將完工,基礎設施發(fā)展上了一個臺階。此外,還建設了全國性的數字支付系統(tǒng),加大了教育投入?梢哉f,這一切為印度制造業(yè)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好條件。

評價印度,網民有一句戲言:“莫迪老仙,法力無邊”。意思是莫迪領導下的印度,就像《天龍八部》里的星宿老仙,水平雖然不是第一流,但是每逢出場必須把自己夸成世界第一。

莫迪的感覺良好,倒也不完全是“謎之自信”。因為國際資本就一直在用腳投票,真金白銀地投入印度。

過去一年,投向印度的國際資本已達360億美金。光是老虎基金一家就投出了17家估值超過10億美金的“獨角獸”企業(yè),著名案例如醫(yī)藥公司Innovacer和社交網絡公司ShareChat。

目前,印度“獨角獸”企業(yè)總數已經有70余家,在全球范圍內僅僅排在中國與美國之后。

中國資本也曾積極出海印度。據報道,2020年印度30家互聯網科技獨角獸中,有18家背后有中國資本的支持,規(guī)模超過35億美金。

但機遇背后也有不少風險。2020年,印度悍然封殺了百余個中國手機應用程序,而中國品牌在印度的門店,也屢受干擾。這些政策風險,使印度市場的魅力大打折扣。

再加上,印度還存在難以變革的土地制度,短腿的制造業(yè),限制勞動力充分就業(yè)的種姓制度等等一系列制約因素!坝《戎挡恢档每春谩,成了一門玄學。

對這個事兒,中國人討論得已經很多了。那印度人自己怎么看呢?

我們找了個印度代表來介紹一下。這位印度專家叫阿文德,在2014年至2018年擔任印度政府的首席經濟顧問,曾經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工作,也登上過美國《外交政策》雜志全球100名思想家榜單。

最近,他在美國《外交事務》雜志上寫了一篇文章,主要觀點就是,印度莫迪政府的經濟政策,使印度錯過了中國供應鏈外移的戰(zhàn)略機遇期。今天,我們來給大家闡釋下,阿文德為什么得出了這個結論。

01

印度做對過什么?

印度一度被國際看好,依托的是“印度改革開放”的紅利。

大家可能不知道,印度在建國以后,其實執(zhí)行了相當長一段時間的“計劃經濟”。阿文德介紹,印度計劃經濟的典型代表,就是“許可證制度”。意思就是,任何人,無論是想要開設新工廠,還是提高原有工廠的產量,都需要獲得政府的許可證。

這種制度大大束縛了印度的經濟活力。從1950年至1980年,印度的GDP年均增長率只有3.5%,在發(fā)展中國家只屬于中等水平。這一時期,恰好也是印度人口高增長時期,按人均收入計算的話,1965年至1975年之間,年均增長率只有0.3%,相當于沒有增長。

屋漏偏逢連夜雨。80年代左右,僑匯收入是印度外匯的重要來源。1990年,海灣戰(zhàn)爭爆發(fā),一下子撤了回來幾十萬印度僑民,一時間,外匯儲備縮水到只能支撐13天的正常進口貿易。危機壓力下,印度政府做了一個決定,要搞“改革開放”。

印度版的“改革開放”的主要內容是:

第一,取消國防領域以外的行業(yè)“許可證制度”,構建市場機制,讓企業(yè)可以自由決策、生產和定價;

第二,降低關稅對外開放,把最高關稅從355%的奇葩水平降低到了55%,擺出了歡迎外國資本進入的態(tài)度;

第三,重點發(fā)展以信息技術產業(yè)的服務業(yè)。

這一套組合拳打下了,印度經濟終于開始快跑。1988年至2003年,印度國民經濟增長率升至5.8%的中高速水平,2003至2012更是提高至8.2%,成為讓國際市場矚目的一顆星。

吃著1991年自由化改革的制度紅利,印度軟件業(yè)、制藥業(yè)崛起,獲得了“世界辦公室”、“世界藥房”的稱號。嗅到趨勢的高盛,連忙在2003年把印度列入金磚四國,號召全世界與印度一起做夢。

國際輿論也懷著看好戲的心態(tài),經常拿它和有著“世界工廠”之國的中國做比較。

著名的印吹,美國麻省理工大學教授黃亞生就是在2003年至2011年這段時間,寫下了一系列吹捧印度的名篇,鼓吹印度的“知識密集型企業(yè)”是“能夠與歐洲及美國的最佳企業(yè)同臺競爭的企業(yè)”,中國應該向印度學習,題目就叫《中國應該吸取印度式經濟增長經驗》。

02

莫迪的使命

不過,到了21世紀第二個十年,印度卻辜負了黃亞生的殷切期望,金磚逐漸變土磚。

2011年,印度GDP增長率從前一年的8.5%下跌至5.2%,持續(xù)三年在5%到6%的區(qū)間徘徊。也就是說,1991年改革紅利差不多吃盡了。而紅利被吃盡的原因,是當年印度“改革開放”時的一個選擇:

當年的印度認為,沿著勞動密集性產業(yè)逐漸往上升級,是發(fā)達國家走過的老路。印度應該跳過制造業(yè),直接對標美國,發(fā)展以信息技術業(yè)為主的服務業(yè),干凈又文明,里子面子都有了。這看似高明的一招,就像學招式不練內功一樣,在三十年后暴露出了問題。

90年代,印度GDP增長率過6%,全靠服務業(yè)這個火車頭帶的好。但是,到了2014年,服務業(yè)的增長速度降了下來。服務業(yè)附著于物質生產力的提升,無法長期獨立于社會整體生產力的需求而增長。

因此,若缺乏強有力的工業(yè)基礎,社會物質財富不能增加,服務業(yè)很難保持長期持續(xù)增長。

而且,撇開服務業(yè)本身的增長不談,其帶動的就業(yè)也有限。

20世紀90年代以來,農業(yè)在印度GDP中的所占份額幾乎都轉移給了服務業(yè),但農業(yè)人口卻沒有被等比例地吸納。到2014年,農業(yè)占印度GDP的比重已由建國之初的近80%降至16.8%,但仍有45.9%的勞動力停留在農業(yè)部門。

高端服務業(yè)固然可創(chuàng)造高產值,但其創(chuàng)造的崗位數量非常有限,而且對勞動力知識水平與能力要求較高,只能為一小部分人口提供高收入,無法為中下層貧困人口提供就業(yè)和謀生渠道。而印度的人口潛力,要靠充分就業(yè)才能演變?yōu)榫薮蟮南M市場。

而印度的信息軟件產業(yè)雖然全球聞名,但對整體經濟的推動作用有限。軟件業(yè)再怎么繁榮,也無法用于提高印度工廠的勞動生產率,因為印度沒有那么多工廠。于是,印度軟件業(yè)只能給西方國家的市場做配套。它的優(yōu)勢,也不能轉化到計算機硬件、電子元件等高度相關的產業(yè)上。

這一切,讓印度在21世紀第二個十年經濟增長逐漸失速。經過這一役,印度終于明白,世界上并沒有捷徑,最終還是要老老實實回到制造業(yè)的路子上。印度需要第二次大改革,也需要振興制造業(yè)。

正是在這個背景下,2014年,莫迪高舉“振興印度制造”的大旗上臺了。而此時恰逢中美博弈。美國大力鼓吹重組全球價值鏈,為印度送來了千載難逢的戰(zhàn)略機遇期?梢哉f是老天爺送飯吃。

莫迪“印度制造”計劃的主要內容是:重點發(fā)展汽車、航空、化工、國防軍工、電子設備、制藥等25大產業(yè),到2025年要將制造業(yè)占GDP的比重提升至25%。

制造業(yè)發(fā)展,有兩個必要條件:一是基礎設施,先修路再致富;二是政策配套,企業(yè)好征地,稅收不亂收,讓勞動力自由流動。莫迪圍繞這兩點,緊鑼密鼓地搞建設,一方面開始了征地、稅收和勞動力改革,另一方面優(yōu)先保障鐵路、港口、工業(yè)走廊等基礎設施建設的財政支出。

實事求是地說,莫迪的確也干出一些成績。印度鐵路和公路網不斷擴大,德里-孟買貨運走廊即將完工,基礎設施發(fā)展上了一個臺階。2009年僅有75%的家庭能用上電,2019年這個數字變成了98%,還差一點點就實現了全民用電。此外,還建設了全國性的數字支付系統(tǒng),加大了教育投入?梢哉f,這一切為印度制造業(yè)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好條件。

以上,都是阿文德認同莫迪的地方,他認為,莫迪在基礎設施領域很有建樹,為制造業(yè)發(fā)展和經濟新一輪騰飛打好了“硬件”基礎。但談到莫迪政府振興“印度制造”的“軟件”,也就是經濟政策,阿文德的意見就大了。

03

走向歧途

在印度90年代的“改革開放”里,“降關稅”是重要的一環(huán)。但莫迪認為,應該先通過保護的方式,讓本土企業(yè)在本國市場壯大,再參與國際競爭。所以,“貿易保護”成為了莫迪的經濟政策關鍵詞。

他一方面推出“國家冠軍”政策,大力補貼阿達尼集團和信實集團,支持它們做大做強。這兩家企業(yè)從事的領域涵蓋了諸如港口、能源生產、電信等基礎設施和公共事業(yè),還包括了娛樂、媒體、零售、紡織等消費產業(yè),可以說掌握了印度經濟的命脈。

另一方面,繼續(xù)加高關稅,把外國商品阻攔在國門之外。還發(fā)起了“自力更生的印度”運動,鼓勵印度人買印度貨,主張對外貿易重新回到“只有國內沒有的或國內不能制造的工業(yè)品才能進口”路線上。

這樣的出發(fā)點,讓莫迪參與自由貿易談判的意愿很低。莫迪的前任辛格簽署了11項自由貿易協定。莫迪呢?別說簽新協定了,連之前快談好的RCEP,他也退了群。印度和歐盟的自由貿易談判,也遲遲沒有進展。

要知道,在WTO改革陷入僵局之后,世界各個地區(qū)都忙著在探索新的自由貿易規(guī)則,所有人都在焦慮,怕自己和國際市場脫鉤。西方國家雖然有心扶持印度承接中國外移的供應鏈,但印度的這種態(tài)度,給他們都整不會了。

事實也證明,莫迪的政策,問題很大。自2010年金融危機以來,中國向外轉移的勞動密集性產品價值有1500億美元,而印度截至目前為止,吸引的份額不到10%。也就是說,印度并沒有抓住勞動密集型產業(yè)從中國向外轉移的機遇期。

那么,莫迪的政策,到底是哪里出問題了呢?

先說搞補貼的問題。這個做法不能說錯。畢竟日韓當年就是靠著國家大力扶植一系列財閥集團,最終躋身發(fā)達國家之列。但是,日韓的財閥主要從事貿易部門,它們要參與國際競爭掙回外匯,所以就得不斷提高生產效率和商品競爭力。

而在印度保護主義的政策下,本身覆蓋了大量公用事業(yè)的阿達尼集團和信實集團,靠著壟斷躺著就能賺錢。很多中國網民都知道的“住27層豪宅,花7億嫁女兒”的印度首富安巴尼,就是信實集團的老板。這么一來,其他企業(yè)也喪失了公平競爭的機會,印度的營商環(huán)境也逐漸惡化了。

再來談貿易保護主義的問題。莫迪似乎認為,遠離以中國為中心的亞洲生產體系,是印度自力更生的關鍵。但是,在生產全球化的時代,當世界制造中心,需要廉價進口各種中間品,并以有競爭力的價格出口出去。印度拒絕加入這些自由貿易協定,實際上就是抬高了本國制造商原材料的成本,削弱自己的競爭力。

莫迪這幾把刷子,不僅拋棄了1991年自由化改革的初心,不是繼續(xù)深化改革,進一步解放和發(fā)展生產力,而是走回了老路。

04

印度的未來

莫迪自相矛盾的政策,讓阿文德這樣支持自由化改革的專家內心十分失落。

在他看來,莫迪上臺,推行“印度制造”計劃,發(fā)展重點從服務業(yè)轉向制造業(yè),是正確的。但是,為了發(fā)展制造業(yè),壯大印度本土生產能力,采取補貼的形式重點支持領軍企業(yè)發(fā)展和貿易保護主義的政策,是錯誤的。

他認為,莫迪政策延續(xù)下去的話,未來十年,印度部分領域或許會有亮眼成績,但是那種能改善數百萬印度人生活的大繁榮不會出現了。印度或許就是這樣,退出了世界經濟領導者的競爭席位。繼續(xù)1991年自由化改革的精神,才是印度發(fā)展的正確道路。

2021年底,印度學術界、戰(zhàn)略界和前政要組成的專家組,發(fā)布了《印度權力之路:變動世界中的戰(zhàn)略》,籌劃未來十年印度大戰(zhàn)略。撰稿人之一拉納德說,“經濟增長才是最好的外交政策”,印度應該踏踏實實搞好經濟。

目前,印度經濟學界的共識是,印度要進行第二次改革,回到私營部門主導經濟的軌道,建立具有穩(wěn)定性、連續(xù)性的對外開放政策,讓國際投資者敢于放心投資。

歷史上,印度在危機關頭才下定決心推行市場化改革。在2021年疫情經濟出現7%的負增長之后,或許會再次幫助印度下定決心,改變自己保護主義的政策。2022年1月,國際媒體稱,印度正考慮放寬對中國部分投資的限制。這或許,是未來航向的信號。


   關注 2925    返回
張志坤:美印已經聯手對付中國了
如何應對印度這個中國周邊戰(zhàn)略形勢演變中的變量?
 
 
關注官方手機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