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印度不會成為美國的盟友
原創(chuàng) 湯淑芳 歐亞新觀察 2021-11-20云阿云智庫•大國關系
俄羅斯國際事務委員會主席安德烈•科爾圖諾夫近日撰文分析了印美關系發(fā)展現狀與前景,以及俄中關系與印美關系的不同。文章認為,印度不會與美國建立真正的軍事政治聯盟,主要原因有五個方面,包括印度的意愿不強、印美價值觀差異、美國的安全擔保不可靠、中國對印度的重要性等,并對這五大原因逐一進行了分析,F將譯文發(fā)布如下。文章觀點不代表歐亞新觀察工作室立場。
近幾年來,針對印度外交政策越來越明顯地向美國傾斜,俄羅斯的擔憂不斷增強。諸多跡象昭示著這種轉變,從之前徒有虛名的“四方安全對話”機制(Quad, 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的日漸活躍到美國供應商在印度軍備采購中的地位日顯突出。新德里與華盛頓接近的原因很多,但主要原因是印度對其鄰國——中國經濟和軍事穩(wěn)步崛起的憂慮和不安日益增強。
如果說半個世紀前,印度尚能憑一己之力平衡中國,那么今天亞洲兩個大國之間經濟和軍事戰(zhàn)略差距之大,在可預見的將來即使在理論上也是不可能達成平衡的。印度方面需要一個強大的外部平衡力量,至少能夠部分改善印度在與中國雙邊關系中的相對弱勢。
在其他情況下,俄羅斯或許能發(fā)揮這種平衡的作用。但今天印度政客們對俄羅斯伙伴不抱任何希望。盡管俄羅斯一如既往地強調與印度進行優(yōu)先合作的重要性,最近發(fā)布的俄羅斯聯邦國家安全戰(zhàn)略將印度與中國置于同等位置,但遺憾的是,地緣政治和經濟現實揭示了“莫斯科-北京-新德里”三角關系實際發(fā)展態(tài)勢與愿望之間的偏差。無論從哪個方面衡量雙邊關系:貿易總額、聯合軍演的數量和規(guī)模,或者首腦會晤的次數,在俄羅斯當前外交政策議程中,中國在各個方面都遠遠優(yōu)于印度。盡管在印中雙邊爭端中,莫斯科一貫采取中立立場,但在目前印中雙邊不平衡不斷加深的情況下,這種中立更有利于北京,而不是新德里。
基于此,許多俄羅斯和外國專家得出結論:在國際體系進一步走向新的美中兩極的情況下,印度領導人將別無選擇地投靠美國,同時俄羅斯也不得不越來越傾向中國。有人認為,這一趨勢有可能會終結,那就是當正式的俄中和印美軍事-政治聯盟建立之時,或是在“四方安全對話”機制的基礎上建立起多邊聯盟之時。
在悲觀主義者看來,莫斯科和新德里在對國際政治的看法上分歧越來越大,而雙方“優(yōu)先”關系之所以能夠維持,主要是由于幾十年戰(zhàn)略伙伴關系積累的慣性。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遲早會看到俄印伙伴關系歷史的終結,至少是以我們從蘇聯時代起就習慣的那種方式。
當然,不能否認印度外交政策近20年中發(fā)生的重大變化。但顯而易見的是,新德里與華盛頓的親近是有限度的。分析認為,至少有五大因素阻礙形成一個真正的美印軍事政治聯盟。這些因素產生的綜合影響使人懷疑在最近幾年,甚至是今后幾十年,兩國能否建立起真正的聯盟。此外,這些因素對印美現有形式合作的發(fā)展也構成了相當具體的制約。從這個意義上說,將印美關系與俄中關系相提并論似乎并不恰當:俄中關系沒有印美關系中所受到的限制。讓我們簡要分析一下這些限制因素。
印度不準備成為美國的小伙伴
首先,美國沒有與其他國家建立真正平等的軍事政治聯盟以及管理這種聯盟的實際經驗。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的任何雙邊和多邊關系中,美國都發(fā)揮著主導作用,其他國家滿足于扮演小伙伴的角色,遵循華盛頓的外交政策路線。印度的政治精英們很難接受這種角色,因為他們有自己的外交政策野心,非常珍視印度的主權和獨立。美國是否愿意改變其傳統(tǒng)習慣,與印度結成“平等聯盟”,這一點值得懷疑。如果美國真的有一天準備如此行事,那也不會很快,因為它需要美國精英對美國在世界政治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看法發(fā)生根本性變化。
因此,很難想象“四方安全對話”機制有一天能夠發(fā)展成為一個真正的軍事政治聯盟,像奧庫斯(AUKUS)那樣,華盛頓在其中的絕對領導地位沒有受到其他兩位參與國的挑戰(zhàn)。四大國的一些合作形式,如海上聯合軍演或聯合外交行動將繼續(xù)并擴大,但在我們看來,“四國安全對話”實現制度化的局限性已經顯現。無獨有偶,一些有影響的印度分析人士也建議,應該重點加強“四方安全對話”成員可能合作的新領域,即沒有明顯針對中國的領域,如創(chuàng)新的技術、人工智能、氣候變化、應對COVID-19疫情、全球互聯網管理和其他領域。
“四方安全對話”議題的擴大不僅使多邊合作更加穩(wěn)定,也有助于吸引東南亞國家參與從而擴大這一合作機制(Quad+)。這些國家對“四方安全對話”機制感興趣,但又不希望威脅到自己與中國的伙伴關系。總體看來,印度領導人也打算在“四方安全對話-2”機制中(美國、印度、以色列和阿聯酋在中東的多邊合作)采取這種立場。顯然,印度領導人打算積極利用多邊形式,擴大其在東西兩個方向的存在,避免承擔嚴格的束縛其自由或限制其主權的盟國責任。
當然,莫斯科和北京之間也存在問題,那就是缺乏建立平等軍事政治聯盟的歷史經驗,這是俄中正式結盟的重要障礙之一。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俄中關系中的不對等性不似印美關系中的不對等性那么明顯。此外,俄羅斯和中國近二十年來始終致力于最大限度地考慮對方的立場,并對潛在的利益沖突快速做出反應。有理由認為,目前俄中關系總體上比印美伙伴關系具有更大的戰(zhàn)略深度和韌性(特別是考慮到當前美國外交政策高度的不確定性和不可預測性)。
印美之間的價值觀差異
印度總理莫迪與美國前總統(tǒng)特朗普在很多方面都走得很近,這種親密關系包括兩位領導人的個人好感,以及對世界政治本質的相似看法。莫迪甚至在2020年美國大選期間發(fā)表支持唐納德•特朗普的言論。總體看來,莫迪與喬•拜登或卡瑪拉•哈里斯(盡管后者的母親為印裔)之間從未也不太可能表現出任何相近之處。
目前,新德里和華盛頓在有關民主和人權的許多原則問題上意見分歧。當然,在美國沒有任何一個負責任的政治家愿意放棄印度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國家”的地位。但莫迪政府鼓勵印度民族主義的政策和限制穆斯林社區(qū)權利的意圖引起了拜登政府的極大不滿。美國也不支持印度改變克什米爾地位的決定。美國方面從來沒有認真提出過讓印度加入代表“成熟”的西方民主的“七國集團”,這不是偶然的。
美國和印度在氣候議題上的立場也不一致。目前印度是世界第三大碳排放國,僅次于美國和中國。但就人均排放量而言,印度(1.58噸)不僅遠遠落后于美國(15.5噸)和中國(6.9噸),而且還落后于俄羅斯(10.19噸)、德國(8.93噸)、日本(8.99噸)、加拿大(15.32噸)、澳大利亞(15.83噸)、韓國(11.58噸)。華盛頓正在推動新德里承諾到2050年實現碳中和,同時,印度也呼吁發(fā)達國家更徹底地減少排放,重新調整全球排放結構,以有利于發(fā)展中國家的經濟發(fā)展。因為在可預見的未來,印度將繼續(xù)快速增加碳排放,印美之間在此問題上的持續(xù)緊張幾乎是不可避免的。
印度社會也因兩國關系的復雜歷史而對美國保持一定程度的不信任。這種不信任并非總是由于美國在該地區(qū)采取不恰當行動而增強。例如,美方事先未與印度進行任何協(xié)商,就做出倉促撤離阿富汗的決定,使印方陷入困境。常常令印度感到惱火是在預先未與印度方面達成適當協(xié)議的情況下,美國軍艦就在印度海岸附近演習。印度知識分子中親美團體對兩國關系的影響,就象大量在美國取得一定成功的印度僑民對兩國關系的影響一樣不容小覷,但也不能過于高估這種影響。(值得注意的是,美國的印度僑民普遍對莫迪總理的國內政治路線持批判態(tài)度。)
在中俄合作中,沒有出現類似的價值觀差異問題。盡管俄羅斯把自己定位為市場經濟的民主國家,而中國仍然是一個由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尤其是近年來,兩國政治發(fā)展出現了明顯的趨同進程。俄羅斯和中國理解對方為捍衛(wèi)主權和傳統(tǒng)價值觀而采取的舉措。俄中兩國的政治領導人團結一致,強烈反對西方對其國家發(fā)動的信息戰(zhàn)。
印度不想失去傳統(tǒng)伙伴
印度不準備也不會在可預見的將來,犧牲與那些被美國視為地緣政治對手但對印度卻是重要國家的伙伴關系。這首先適用于俄羅斯,也適用于伊朗。傳統(tǒng)上,俄羅斯在軍事技術領域對印度至關重要,而伊朗在能源領域對印度十分重要。如果在俄印軍事技術合作方面,華盛頓被迫表現出一定的靈活性,那么美國對伊朗石油和天然氣部門的嚴厲制裁不僅嚴重損害了印度的一些公司,也給印度推行多元化外交政策帶來了障礙。顯然,印度不想在德黑蘭和莫斯科問題上與美國站在一起,可能的話,也不想響應美國對兩國的制裁。
印度參與“四方安全對話”機制或“四方安全對話-2”機制并不意味著印度將開始降低對金磚國家或上合組織等現有組織的參與程度,盡管新德里并不是這些組織發(fā)展的主要推動力?梢酝茰y,印度外交將試圖平衡這兩個方向,同時在南亞和中東建立新的多邊結構以處理這兩個區(qū)域的具體問題。新德里決定暫時不參加包括東盟成員國、中國、日本、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在內的《區(qū)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xié)定》,但不能就此認為,在這個對印度十分重要的問題上這是最終的結果。
悲觀主義者聲稱,俄羅斯作為印度主要外交政策伙伴之一的重要性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下降。這一觀點在莫斯科和新德里都未得到廣泛認同。但即使我們假定這是事實,我們也不應該忘記俄印在70年的成功合作中積累的相當大的合作慣性。在軍事技術合作領域尤其如此,俄羅斯仍然是印度的主要伙伴。
對俄羅斯來說,就像對于印度一樣,在與中國發(fā)展合作的過程中,不能失去在亞洲的傳統(tǒng)伙伴,這一點非常重要。但有充分理由相信,在這個問題上,莫斯科與北京達成一致,比新德里與華盛頓達成諒解更容易。盡管如此,在不同的雙邊關系中尋求和保持最佳平衡,仍然是俄羅斯在歐亞大陸對外政策中十分重要且仍未解決的任務。
美國的安全擔保并不可靠
最近,尤其是美軍從阿富汗撤軍之后,亞洲國家,特別是印度,越來越懷疑美國對其盟友和伙伴的安全擔保的可靠性。有充分理由相信,在發(fā)生嚴重危機時,美國不會對其朋友伸出援手,尤其是如果這將給美國本身帶來重大風險和一定成本時。
不能確定的是,即使美印關系的水平提高到盟國水平,在印中邊境沖突再次升級的情況下,華盛頓是否準備向新德里提供直接軍事援助。更不可能的是,如果印度與巴基斯坦發(fā)生軍事沖突,美國會堅定地支持印度。美國表現“冷靜克制”的一個例子是,2015年11月土耳其空軍在敘土邊境上空擊落一架俄轟炸機后,俄土之間爆發(fā)嚴重危機,華盛頓對此反應十分謹慎。
同時,如果中國最終在自己可以接受的條件下以某種方式成功解決了統(tǒng)一問題,它將有更大的能力向印度施壓,不論是在中印對抗的東部一線,還是在西部巴基斯坦一線。隨著時間的推移,美中在東亞對峙中的力量平衡將會發(fā)生不利于華盛頓的變化。因此,在這一歷史階段與華盛頓建立同盟關系,印度將被迫放棄部分獨立卻得不到足夠的補償。
需要指出的是,在俄羅斯“非和平主義者”的概念通常與美國面對中國的日益強大保持其在印太地區(qū)戰(zhàn)略霸權地位的意圖聯系在一起,但在印度卻有另一種理解,即盡可能擴大印度在馬六甲海峽以東的政治和經濟存在。在這一構想中,處于正在構建的大區(qū)域中心地位的不是美國,而是東盟國家。顯然,印度與亞太地區(qū)的許多伙伴國——從北部的日本和韓國到南部的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等國之間的合作,不管美中對抗的進程和結果如何,都將繼續(xù)發(fā)展。這種合作有其發(fā)展邏輯和動力,不受外部因素的影響。
與印度不同的是,俄羅斯不需要外部安全保證,因為它能夠在沒有任何援助的情況下保持與美國以及任何其他潛在對手的戰(zhàn)略對等。因此,在俄中關系中不存在中國安全擔保的可靠性問題,這無疑使莫斯科在對華關系上的地位比新德里在對美關系上的地位要優(yōu)越。
中國作為合作伙伴對印度的重要性不亞于美國
美中經濟對抗和對中國經濟控制的加強,為印度企業(yè)創(chuàng)造了更多的機遇。盡管印美經貿關系對印度很重要,但也不是毫無問題。與印度經濟相對封閉有關的問題很多,唐納德•特朗普政府也提出了這些問題,并保留在喬•拜登政府的議程上。印度在貿易和投資領域有自己的主張,在一些對印度至關重要的領域,新德里更愿意尋求與歐盟合作,而不是與美國。印度學者指出,美國目前對新德里的戰(zhàn)略沒有為印中經濟合作提供可行的替代方案,也沒有提出幫助印度經濟實現現代化的重要計劃。
另一方面,印度和中國之間的貿易增長很快,中國在印度的投資也是如此。當然,印度限制中國公司進入其經濟的敏感部門(比如新一代遠程通信網),但總的來說,中印經濟關系的規(guī)模與印美相當。2020年印度向美國出口了490億美元的商品(占印出口總額的17.9%),對中國的出口額為190億美元(占比6.89%)。但今年印度從中國的進口額為580億美元(占印度進口總額的15.9%),而從美國的進口額為260億美元(占比7.23%)。印中兩國經濟在許多方面是有機互補的,因此兩個亞洲大國的經濟密切進程仍在繼續(xù),盡管雙方之間政治關系十分緊張。
印度被迫以這樣或那樣的方式與中國在“共同鄰國”里打交道。雖然這種互動主要是競爭性的,但也有合作的內容。當然,印度領導層不能不對中國向鄰國緬甸和孟加拉國提供大規(guī)模軍事援助的計劃,以及中國在馬爾代夫、斯里蘭卡和尼泊爾日益增強的存在感到不安。但這是歐亞現實,無論如何必須加以考慮。美國已經無力取代中國成為南亞和東南亞的主要經濟參與者,也無力阻止中國擴大與該地區(qū)許多國家的軍事和技術合作。因此,印度必須重視中國在這些對其至關重要的亞洲地區(qū)的存在。
在可預見的將來完全解決印中邊界爭端似乎不太可能。但不能排除穩(wěn)定局勢、緩和緊張局勢和實現一整套和平措施、加強軍事信任的可能性。如果出現這種情況,那么當前促進印美軍事合作進一步深化的因素必然下降。印中關系全面緩和或重新啟動的可能性不能完全排除,歐亞大陸重新開啟統(tǒng)一進程,這將不可避免地導致美國在歐亞事務中作為外部仲裁者和平衡者的作用急劇下降。
對俄羅斯來說,其主要戰(zhàn)略對手美國的經濟重要性遠不如中國對印度的經濟重要性。俄美貿易額從未在俄外貿額中占相當比重,對俄羅斯來說,外國直接投資、新技術和管理實踐的主要來源,一直是歐盟,而不是美國。因此,就潛在使用經濟手段的有效性而言,中國應該遠遠超過美國。需要再次強調指出的是,中國在對外政策方面總體上會比美國更謹慎地使用單方面制裁手段。(盡管如此,中國拒絕購買澳大利亞煤炭一事表明,中國在對外政策中保留這一手段。)俄羅斯必須考慮到美國在鄰國(烏克蘭、格魯吉亞)的重大影響,正如印度被迫考慮中國在南亞國家(斯里蘭卡、緬甸)的影響一樣。
這對俄羅斯意味著什么
由以上論述可以得出以下結論,在未來幾年里,印度將不得不對其外交政策優(yōu)先事項進行認真梳理,并重新考慮與區(qū)域和全球伙伴,以及在過去20年甚至更早時期形成的競爭對手之間的關系。這種梳理首先取決于美中對抗的動態(tài)以及中國對印政策的演變。另一方面,印度國內政治進程將對新德里的外交戰(zhàn)略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特別是莫迪總理領導下的新國家意識形態(tài)的形成。
這對俄羅斯意味著什么?首先,俄羅斯不必對印美在各個領域擴大合作感到恐慌。這種合作尚未對俄羅斯構成直接威脅,但對中國來說是一個更大的挑戰(zhàn)。目前,美國對俄印軍事技術合作總體持理解態(tài)度,認為這種互動是平衡中國在亞洲優(yōu)勢力量的一種形式。當然,俄羅斯優(yōu)先考慮的印度市場,不僅僅是軍事裝備市場的競爭將進一步加劇,必須為這種惡化做好準備。
世界地緣政治博弈規(guī)則的不斷變化和印度外交政策重點的不斷多樣化,使得尋找俄印伙伴關系的新維度更加迫切。專家們長期以來一直強調,目前俄印關系的基礎仍然過于單一,無法為兩國的社會交往打下牢固的根基。生物技術、新能源、數字經濟、高等教育、運輸物流和旅游業(yè),是新的發(fā)展方向,但不能僅限于這些方面,需要詳細研究。
地緣政治上,俄羅斯和印度可以互相幫助:印度,在“印度-美國-俄羅斯”三角關系中(有助于俄羅斯進入已經形成的印太空間),而俄羅斯,在俄羅斯-中國-印度三角關系中(能夠推動兩國加入歐亞地區(qū)多邊安全與發(fā)展項目)。國際體系滑向僵化的兩極格局,既不符合莫斯科的戰(zhàn)略利益,也不符合新德里的戰(zhàn)略利益;這種威脅客觀上促使兩國更加積極地相互靠近。在雙方展現出應有的政治意愿、耐心和熱情的情況下,俄印伙伴關系或能成為未來歐亞大陸和世界秩序的重要支柱之一。